庆阳网讯(记者 刘萍凝 通讯员 刘树林)11月21日甘肃省召开新闻发布会,经过省级行业部门的单项验收核查,第三方评估检查等程序后,镇原县作为全省尚未退出的8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宣布摘帽退出。
至此历史性时刻,庆阳石化三年来倾力帮扶的马渠镇脱贫攻坚告捷。马渠镇作为深度贫困县,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石油力量的持续帮扶下,终于实现了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马渠镇辖11个行政村,有1.39万人口,据2013年统计,贫困发生率达53%。无农不稳,无工不富。2017年6月,庆阳石化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马渠镇开展帮扶,公司党委注重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组织创新,全面推进三个层面的帮扶力量。在决策层,党委把扶贫开发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规划,协助马渠镇党委组织实施一系列扶贫项目。在执行层,全体中层管理干部每人结对帮扶2-3个贫困户,联成长期责任链,农户不脱贫不松手。在扶贫第一线,公司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最困难的6个村开展具体工作。同三合、汪庄、红光、四坪、景塬、花岔六个村的185户1072名乡亲结成一家人,心连心、手牵手,齐奔小康路,一个都能不少。
庆阳石化公司团委多次开展志愿者服务及捐赠活动,为7所村级小学209名学生捐赠了书包、文具、体育用品及部分教学设施,共计3.5万元。
从2017年到2020年,庆阳石化向所帮扶的六个行政村累计投入资金724.3万元,注入扶贫产业开发、公共服务提升、民生保障的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推动原马渠乡迅速向城镇化发展。每年实施10多个重点民生项目,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在安全饮水项目上,2019年为梁寨村机井供水工程直接投资65万余元,一次性解决了汪庄村、景塬村、梁寨村3个村774户3354人安全饮水问题,同时解决了“万吨黄花菜脱水基地”生产用水难题。
马渠镇产业单一是制约富民增收的瓶颈因素,脱贫关键举措是要找准产业发展的路子。三年来,马渠镇基本形成了乡有扶贫主导产业、村有优势扶贫产业、户有至少一项有效产业扶贫项目,使以“331+”合作社为主体的扶贫产业链不断延伸。在红光村,现有的一种一养2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6户,入股33万元,年底每户分红1000元。合作社还带动村一、二类低保、特困供养贫困户、公益性岗位贫困户20户,量化入股20万元,年底每户分红500元。在景塬村、汪庄村、三合村、四坪村、花岔村也完成了1-2个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对没有劳动力的特殊贫困户,通过政策兜底保障,代养代种等项目帮助增收,保证人均年收达到5千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配套到位。
到2019年底,马渠镇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万亩中药材、黄花菜和万亩紫苜蓿、万寿菊等种植业集中连片。草畜产业覆盖率达84%,葡萄种植及加工正在兴起。一村建起一个“331+”标准化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牛、驴、鸡、兔等的农户养殖有序推进。
在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全覆盖的同时,庆阳石化公司协助马渠镇党委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综合性惠农政策,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三年来,庆阳石化驻村帮扶的近20名第一书记和队员们,把群众的难事挂心头。老乡病了,他们开车送卫生院;老乡对惠农“一卡通”有疑问了,他们一趟趟跑信用社列出明细;老乡的电视没信号,买来设备给装上调试好;老乡不懂养殖技术,他们就请来兽医搞培训;老乡没有菜吃,他们搞起大棚种蔬菜……村里的群众,一提起石油人,都竖起大拇指,群众满意度三年均达百分之百。
马渠的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桥通了,信息通了,物流通了,老人们看病不出村了,孩子们吃上”营养餐“了,大学生返乡做致富带头人了……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幸福生活的全新起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上,庆阳石化将持续承担起“四个不摘”的社会责任,同庆阳老区人民共同书写出幸福生活更绚丽的华章,更充分展现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良好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