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袁鹏飞 绘
人民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政权。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是党在陕甘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建立陕甘边乃至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先河。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成立的当天晚上,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部队就离开三嘉塬,向渭北平原进军。转移途中,部队在接连取得了攻占职田、伏击阳坡头等战斗胜利之后,接着南下渭北的三原、富平、蒲城、耀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游击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红军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引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仇恨,遭到国民党军队和民团的围攻。因为无法在平原地区站住脚,陕甘游击队于1932年3月18日回师陇东,退守在正宁月明乡柴桥子村。
在此前的2月9日,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孙蔚如明令陇东12县为驻平凉的新编十三师陈珪璋部供应给养,使新编十三师在陇东12县的横征暴敛合法化。2月20日,陈珪璋在兰州被孙蔚如活埋,其陇东的残部变本加厉地向各地派粮索款,仅驻扎在正宁县城的残部百余人,就向四乡百姓素要款项高达10万元。3月中旬,正宁县政府马师爷到湫头一带催粮索款,欺压百姓,当地群众忍无可忍,在农民赵锁带领下,拿上链枷棍将其赶走。马师爷临走时诬陷群众要造反,威胁要回县府报告,并撂下一句:“带人血洗南塬,提几个人头回去。”
南塬,就是正宁县政府所在地山河以南的湫头、寺村塬一带。当地百姓闻讯后,惶恐不安。于是,各社自发组织的护庄民团,击鼓传讯,在苟仁村寺院集合起30多个村的民团团头和族长,共商对策。正在危难之际,听说陕甘红军游击队回师月明塬,即火速派人前去联络。
其时,谢子长也了解到百姓这一自发的革命势头,遂改变行动计划,决定就地发动组织群众,攻打国民党正宁县政府驻地山河城,开辟革命根据地。主意一定,谢子长派出骑兵到南原联络,与之约定时间,准备军民联合攻城
3月19日,陕甘游击队奔袭国民党正宁县政府驻地山河城。但是,因向导迷路,错失战机,加之内应被捕,第一次攻打山河城战斗失败。当晚,陕甘游击队撤退到正宁县西坡四疙瘩村,立即召开中共队委会,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会议作出五项决定:一、在南塬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土豪劣绅的破坏;二、将自发组织的民团改编为赤卫军,以配合红军的武装斗争;三、立即制定陕甘游击队的纲领;四、发动和组织群众,准备再次攻打山河城;五、创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开辟革命根据地①。
寺村塬又叫永和塬或南塬,是正宁南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塬,由湫头塬、五顷塬等小塬组成,南接旬邑,东靠子午岭大梢山。20日,陕甘游击队移驻正宁寺村塬,分散驻扎在寺村塬的新庄子、西城、碾庄子等村。乘着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方兴未艾,部队在苟仁村寺院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将原有民团改编为赤卫军,成立赤卫军总指挥部②。游击队在新庄子张进合家的麦场上召开了寺村塬赤卫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周围各村贫农团、赤卫队、群众和游击队共1200多人参加了大会。谢子长作动员讲话,宣布将各村的民团改编为赤卫军,并宣布寺村塬赤卫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杜兴邦任总指挥,巩世信、张进选任副总指挥③。最后,大会处决了反动豪绅赵元亨及其走狗巩德功。
之后,游击队又在各村组织成立农民联合会、少先队等组织。村设村会长,贫农团设团长,赤卫队设队长,各路团总改为各路赤卫队。组织群众没收并分配了赵元亨家的粮食和牛羊。谢子长、高岗和杨重远等领导与游击队员一起,走村串户,张贴标语,访贫问苦,宣传红军的主张,宣讲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意义,号召广大贫苦农民群众开展抗粮、抗款和抗税斗争,组织起来斗地主、分田地。
在发动组织群众,成立赤卫军的同时,谢子长抓紧开展成立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物色革命委员会主席。他提出的革命委员会主席的条件是:家最穷,有威信。为找一个最穷的人,把全寺村塬的人都考虑遍了,结果找到车家沟张进元。张进元家里很穷,有父母和弟兄五个,其中三个都是单身汉,常年给地主拉长工。张进元排行老大,这年27岁。他人穷志气大,虽然不识字,但是记性好,口才也好,声音洪亮,能说会道,做事有胆量。游击队来了后,他就参加了赤卫军,积极参加活动,因此,就选准了他。西城村的唐贵荣,家里是中农,很是老实、敦厚,在群众中有威信,也被考虑为主席人选④。
3月22日,在正宁交界地区,东至五顷塬,西至永和以西,北至四郎河川,南至句邑,72村的赤卫队、贫农团代表和游击队战士共计1000多人,在寺村塬新庄子山神庙前广场上召开大会,选举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群众习惯上称为“寺村塬革命委员会”)。谢子长、杜兴邦都在主席台上。会议开始后,谢子长首先讲了成立寺村塬72村革命委员会的意义,号召群众组织起来,为土地、分粮和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大会先以村为单位选举农民代表,每村一人,共选出占绝对优势的贫雇农代表74人,接着召开农民代表大会,让代表推选出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正、副主席。当时,谢子长看全场群众没人提议候选人,就在台上说:“让张进元当主席,唐贵荣当副主席,大家同意不同意?”群众齐声高喊“同意”。接着,大家热烈鼓掌通过。谢子长请张进元上台讲话,张进元来到主席台上,用朴实的土话讲了他对革命的认识。他说:“革命就是革地主老财的命,穷人翻身当家作主人;红军、共产党打的是地主老财,爱的是咱穷苦老百姓,是穷苦百姓的救命恩人;有了红军共产党,我这个穷光蛋今天当上了革命委员会主席。我们穷人要翻身,就要起来闹革命!”最后,他振臂高呼:“打倒土豪劣绅,坚决走革命的道路!”他讲话的声音洪大,精神饱满,虽然是简短几句,但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声⑤。
新诞生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由15人组成,农民委员10人(有回民委员1人),游击队委员5人,其中常务委员7人;李杰夫任主席,张进元、唐贵荣任副主席。委员会下设土地、肃反、财政、粮食四个委员会。会议决定,宣告执行苏维埃政府的一切决议和法令。以农民代表会和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布告宣言:代表豪绅地主利益的国民党县政府、区公所均被推翻。会议决定,没收所有豪绅地主富农粮食,一部分分配给苦力、雇农、贫农和中农,一部分作为游击队给养。会议决定,改组赤卫队,禁止富农参加,以村为单位成立分队,由群众选举分队长一人;乡或七八个村成立大队,设正副大队长各一人;各乡联合成立总队部,设正副总队长和参谋各一人。同时,以同样组织形式成立少年先锋队组织⑥。
革命委员会驻地设在新庄子西洼。随后,各村也分别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大村由五名委员组成,小村由三名委员组成。革命委员会的任务是发动组织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分配士地,执行革命委员会的各项决议。这样,平日里骑在老百姓头上的地主豪绅吓得魂飞魄散,跑得不见了踪影。在游击队的领导和支持下,各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穷苦人分了地、分了粮,挺起了腰杆。革命斗争蓬勃发展起来后,湫头、三嘉、旬邑一带党的地下组织渐渐由暗转明,发展了不少组织和党员,乡村革命委员会也普遍建立起来了,还成立了贫困团、妇女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从此,革命的风暴席卷了正宁南原,摧毁了当地国民党反动统治,长期受压迫的穷苦百姓扬眉吐气,欢天喜地。群众用地方小调唱道:
谢浩如、刘志丹,领导穷人把身翻。
东靠黄河西靠山,锦章、细嘴子扎营盘。
枪声一响震四方,好像猛虎追恶狼。
反动走狗民团跑,土豪劣绅跑不了。
打土豪,分田产,打开仓,把粮散。
车子推,口袋掂,家家户户吃白面。
常开会,来宣传,你拿斧头我拿镰。
都是红军来的好,世道翻了个底朝天⑦。
寺村塬革命根据地和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创建,是党在陕甘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传播了革命思想,给人民带来了希望,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革命政权的建立开拓了道路。
完
①任愚公:《红二十六军的创建和发展》,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②任愚公:《红二十六军的创建和发展》,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③李志和:《陕甘游击队两打山河镇及寺村原革命委员会的建立》,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499页。
④李志和:《陕甘游击队两打山河镇及寺村原革命委员会的建立》,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499页。
⑤《陇东革命根据地》编委会编著:《陇东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⑥任愚公:《红二十六军的创建和发展》,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⑦《陇东革命根据地》编委会编著:《陇东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
(本文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南梁红色故事编委会编著的《南梁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