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立足千年农耕文化 打造全域旅游生态村——庆城县庆城镇药王洞村旅游开发助推村庄发展调研报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夜景。本报记者 陈飞 摄

   庆阳网讯(记者 丁艳 黄飞 ) 庆城,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据《史记·周本纪》记载,人文始祖黄帝与中医鼻祖岐伯在此论医,遂著有《黄帝内经》;周先祖不窋率族人在此教民稼穑,开启农耕文化之先河;范仲淹知庆州,挥毫写就千古华章《渔家傲·秋思》;古庆州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明代文坛领袖李梦阳,庆城留下“文笔对峙”的胜景……可以说,庆城县的旅游文化资源星罗棋布。

近年来,庆城县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找准“山、水、城、人”的发展思路,以打造“活力庆城、养生庆城、旅游庆城、生态庆城”为目标,大力构建“景城一体、城乡联动、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不断提高庆城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庆城镇药王洞村,位于庆城县城东山,柔远河东岸,曾经是一个发展缓慢的城郊村。全村8个自然村425户1817口人,80%的群众居住在窑洞,90%的耕地为山地,村容村貌破旧不堪,交通极为不便,外出务工人员占到一半,贫困面达到15%。

药王洞养生小镇建筑古色古香。本报记者 黄飞 摄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趁着庆城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通过招商引资,计划投资8.46亿元整体打造药王洞养生小镇,截至目前,已经投入5.6亿元。建成的药王洞养生小镇与同在村域内的周祖陵森林公园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村庄还与甘肃春晖集团牵手,已建成占地500多亩的欧洲风情园熏衣草庄园,正在筹建岐伯中医医院、康养院……昔日的城郊村摇身变成一个风景如画、游客如织、生机勃发的旅游文化新村。

农业变旅游业:从土里刨食到土里生“金”

药王洞村坐落在庆城县城东山,山地多塬地少,山上山下东拼西凑起3800多亩耕地,8个自然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3亩地。村民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汗水流淌过的黄土地上,看天吃饭的村民们始终逃不开贫穷的束缚。

随着市场需要和观念的转变,村民的种植模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一部分塬地和川台地被村民种上了果蔬,经营起了杂果园。从此,挑着果蔬去县城售卖成为村民们拓宽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虽然有了起色,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村庄面貌仍然破旧不堪。于是,越来越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为了实现庆城的“二次腾飞”,庆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度挖掘“周祖农耕、岐黄养生、红色旅游、黄土民俗”四大资源,创意实施了“古庆州历史再现系列工程”。随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实施,药王洞村抓住机遇,启动实施了以周祖陵景区升级改造为重点的旅游项目,打造以周祖陵森林公园、药王洞养生小镇、北欧风情薰衣草庄园、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为主的文化旅游景点群。

游客在薰衣草庄园拍照游玩。本报记者 黄飞 摄

2015年8月,药王洞岐黄养生民俗文化村项目全面启动。涉及川区3个自然村,两个月完成拆迁征地,8个月开足马力建设,至2017年元旦,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小吃一条街、儿童游乐园,投入运营。2017年5月,二期工程如期开工,民俗风情广场、知青点、北地影视城等片区建设有序推进。至当年年底,完成镖局、酒坊、绣楼等36个景点建设。另一方面,薰衣草庄园于2016年启动建设,同年10月接待游客。山上一片风景怡人的紫色花海,山下依山傍河一座古香古色的养生小镇,加之从2000年以来就扩建而成的周祖陵森林公园、农耕博物馆、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矗立其中。一个立体、多元的大景区格局在药王洞村形成。

“以前我家有12亩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豆子等作物,一年下来只够口粮,没有啥收入来源。2016年,12亩地全部流转给春晖集团,每年领取7000多元流转费。我现在被庄园聘为员工,每月按时上下班,可以领到3100元工资,媳妇在园区里免租经营了一个超市,一年下来收入在10万元左右。”村民张正茂说。

张正茂家就在距离薰衣草庄园景区大约1000米的地方,他切身感受到县上推动全域旅游给他家带来的变化:“以前只知道农民靠种地谋生,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做法,我们咋能吃上旅游饭,我们的日子咋能发生这么大变化?”据了解,长年在薰衣草庄园务工的村民有五六十人,加上季节性用工,最多时有一百多人在薰衣草庄园务工。

村民张正茂在薰衣草庄园景区停车场指挥车辆进出。本报记者 黄飞 摄

山下的村民任卓杰家有5口人,只有两亩多地,地里的收益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任卓杰就在外面跑运输。村里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后,他和其他10多位村民报名在药王洞养生小镇小吃街经营餐馆。景区实行公司化运行模式,管理严格,奖罚分明,食材都是由景区统一采购,秉承“良食取于良材,良材取于良心”的管理理念,严把食品材料关,让游客吃得更放心,也让大家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我们老两口之前没有餐饮经验,一年到头就是跑运输、种庄稼,又累又辛苦。村里发展旅游产业后,我申报了酸辣肚丝汤和涮油饼的餐饮项目。公司统一把我们这些经营户送到陕西袁家村学习培训,拿到合格证后,回来要经过公司的考核,才让我们商户挂牌营业。公司还给我们免租,现在进入旅游旺季,生意很红火。一年下来除过各种花销,净落10万元不成问题。”任卓杰说。

药王洞养生小镇游客络绎不绝。本报记者 黄飞 摄

变为庆城县文化旅游产业主战场的药王洞村,不断在“旅游+”上做文章,旅游产业成了村民的新业态,也成为他们持续增收的新路子。至2013年9月,药王洞村以周祖、岐伯文化为主的39个旅游景点全部建成,当年周祖陵景区接待游客27.7万人次,收入832.5万元。2018年新增33个旅游点,周祖陵景区年接待游客总量62万人次,当年收入1842.6万元,药王洞养生小镇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农村变景区:村庄美如画,人在景中游

“旅游开发给村庄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人居环境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同在小吃街经营猪血烩豆腐项目的药王洞村后沟组村民李岁月说,“以前,虽然我们是城郊村,但我们真正是‘灯下黑’,交通不便,环境脏乱差,水、电、路甚至不如其他离城区远的村庄。现在在我们村上走一走,简直就是人在景中走,钱在景中赚。”李岁月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的时间比较早,思路活、善学习。

药王洞村下辖8个自然村,塬上5个自然村,川道3个自然村,各村组之间跨度大、距离远,靠着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土路将村组连接在一起,就像是这片烙着贫瘠标签的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静脉线”。庄院零散,禽畜乱跑,粪草乱堆,村道被村民占用严重,狭窄的村道上甚至连一辆拖拉机通行都十分困难,一到阴雨天,村民连门都懒得出,更别说大家收的果蔬能卖出去了,水电等问题更是让不少居住在窑洞的村民发愁不已。

药王洞村的旧村道。本报记者 黄飞 摄

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之初,庆城县就倡导在“净”字上做文章,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拳治理塬面污染,硬化乡村道路,建设游园广场,美化农村民居,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新建改建。

药王洞村针对近400户征迁户,药王洞就近新建居民点2处、棚户安置区1处。居民点依山而建,整齐排列,青瓦白墙的徽派风格,宽敞整洁的道路,三通一平(水通、电通、道路通和场地平整)全部到位。

药王洞村新建的居民安置点。本报记者 黄飞 摄

同时,药王洞村各景区内专门设有垃圾收集点,同时聘请专人“日清日运”。带动村民开挖垃圾池22个,增设垃圾箱5个、垃圾仓3个,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同时完成土炕改电炕33户,封堵沿路排污口6个,完成旱厕改造372户,栽植行道树6000株,实施河道治理工程3公里,配套居民点附属工程4个,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原来的山地,通过多年的退耕还林,2000多亩油松林郁郁葱葱,将周祖陵山全部覆盖。2020年8月13日,记者走进药王洞村,如今的药王洞村,崎岖不平的土路已经被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取代,村道两边五颜六色的花卉和笔直矗立的太阳能路灯成了锦上添花的点缀,一排排整齐的民居被成片黄色、白色、紫色的花海包裹,村民们口中描述的那个多年以前落后贫困的药王洞村,摇身变成眼前这个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美丽村庄。

药王洞村现在宽敞整洁的村道。本报记者 黄飞 摄

农民变市民:城乡无界限,日子有“钱景”

走进庆城县山水凤城小区,只见成栋的小高层林立,小区内绿草如茵,行道树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绿荫遮道,假山嶙峋,小桥下流水潺潺。小区的住户中,有96户是药王洞村村民。李增林和许芳夫妇就是其中一家,他们是药王洞村后沟组村民,家里有4口人,在村上征迁过程中,他家在山水凤城分得单元房。2020年8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李增林家,137平方米的大房子装修豪华、陈设精致、一尘不染,女主人一个人在家,男主人则休闲钓鱼去了。得益于村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如今李增林和许芳夫妇与其他搬进庆城县山水凤城小区的村民一起,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位于庆城县县城的居民小区安置点。本报记者 黄飞 摄

在周祖陵山上,提起眼镜农家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眼镜农家乐在距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不到2000米的小院落,每到中午后,这里的食客就络绎不绝。经营这个农家乐的,就是药王洞村药王洞组的柴相楠和辛巧存夫妇。

“我们最早在周祖陵景区门口摆摊卖凉皮,后来游客多了,有人提出想吃手工面,我们就把他们领到家里去做面吃。当时还住在窑洞里,后来我们靠卖凉皮的钱在庄子上面盖了两间平房,开起了农家乐。2012年景区建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时候,征了10多亩地,我们用征地款扩建了院落,农家乐的规模也更大了。”辛巧存说。掐指一算,柴相楠夫妇开农家乐已经有19年了,他们每年的收入在三四十万元。如今他们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前后买了两辆小轿车。

游客在眼镜农家乐点餐。本报记者 黄飞 摄

药王洞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宝说:“经过发展,药王洞村的城镇化率达80%以上,通过征拆补偿、自行购买,在县城有住房的村民占半数以上,汽车拥有量达90%以上。”全村产业从以前单一的种植业发展为种植、建筑、旅游餐饮、商贸、运输等大规模产业,各个产业的占比分别为17.83%、34.82%、27.23%、12.77%、7.35%。2013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之时,村上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82人。通过全域旅游开发和系列帮扶措施,截至2019年底,全村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

2018年,“魅力中国城”省直媒体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九九艳阳天”栏目组在药王洞养生小镇完成录制拍摄。小镇每年还开展庆阳周祖“岐黄杯”登山比赛、庆城县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使药王洞村的知名度和村民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药王洞村村史馆。本报记者 黄飞 摄

走进药王洞村村史馆,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描述了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郊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的新村。“一句话,还是党的政策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我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如今这些目标我们村已经实现了。”李岁月铿锵有力地说。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近年来,庆城县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现有历史文化资源,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出了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

2020年8月12日至14日,记者一行前往庆城县药王洞村,分别深入药王洞村史馆、药王洞养生小镇、周祖陵森林公园、欧洲风情园熏衣草庄园、新建居民点以及正在筹建的岐伯中医医院和康养院进行了细致的走访和调研,期间与药王洞村的村民、景区游客、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旅游项目负责人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经过三天的调研,记者一行深切地感受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惠民利民政策的扶持下,在庆城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指引下,药王洞村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兴旺的华丽转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庆城县药王洞村“凤凰涅槃”的巨大变化,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1聚焦生态宜居,将旅游开发与城郊村改造相结合


庆城县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着眼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以城郊村为阵地,以“旅游+”为路径,依托城郊贫困村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开发乡村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度假、康养等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传统乡村经济向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同时,立足人居环境改造,切实推进乡村环境的整治,优先打造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水平、提高乡村环境质量,使整个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改变了破旧的村容村貌,提高了乡村治理能力,探索出了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聚焦文化振兴,将旅游开发与各地资源禀赋挖掘升级相结合


庆城县注重挖掘乡村的特色和优势,打造特色名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同时促进全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整合,对现有的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也深度挖掘了玄马玫瑰庄园、玄马观光农业示范镇、赤城苹果名镇、马岭黄酒古镇、驿马湖羊小镇、桐川民族商贸小镇、太白梁黑河大峡谷等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特色小镇。以马岭黄酒古镇为例,近几年,随着油田企业陆续搬迁、撤并、注销,原本经济繁荣的马岭镇经济走入低谷。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马岭镇将旅游开发融入当地发展主线,依托马岭的黄酒品牌,深入挖掘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打造了一个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马岭黄酒古镇,推动旅游业与乡村和农业资源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县范围内以点带面,通过加快打造具有乡村地域特色与较大市场价值的全域旅游优质品牌,以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为依托,促进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相互结合、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文化旅游新业态,构建了“山、水、城、人”四位一体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为推进乡村振兴开辟新路。


3聚焦产业振兴,将旅游开发与培育村集体经济相结合


脱贫、富民、乡村振兴是一个递进的发展过程。庆城县将乡村旅游融入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地位,在打造旅游产业过程中,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将村子的涉农资金入股参与旅游项目运营,鼓励贫困户承包经营商铺,吸纳附近贫困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不仅促进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经济体系的转型升级,也为乡村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人力资源动力,使乡村经济能够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由脱贫到富民、再到乡村的全面振兴。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