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时政
2020年庆阳市天气气候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陈思) 1月15日,2020年庆阳市天气气候新闻发布会在庆阳市气象局会议室举行。

庆阳市气象局分管业务领导、调研员朱晓晖主持会议。庆阳市气象台台长路亚奇、西峰农试站站长周忠文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

年末岁首,我谨代表庆阳市气象局对各位在百忙中参加庆阳市天气气候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市委宣传部、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林草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甘肃经济日报、陇东报社、庆阳广播电视台、掌中庆阳、看清网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在过去的一年里,庆阳市气象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需求,加快科技创新,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事业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砥砺前行,部门合作不断深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高效开展,预报预警和气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福祉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我市天气气候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多发,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对此都十分关切。今天邀请各位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通报2020年全市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分析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与新闻媒体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交流和互动,强化信息发布和共享,并通过你们使社会各界从更深层次了解我市的天气气候特征,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高工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提升社会公众幸福感。

首先我们请西峰农试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周忠文介绍全市基本气候特征,分析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

周忠文: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庆阳气候相关情况。

一、庆阳市基本气候特征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我市地处季风边缘地带的大陆腹地,受季风影响明显,属大陆性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区, 形成了庆阳冬冷多晴,夏热丰雨,冬半年多西北风,夏半年多西南风的气候特点,属旱作雨养农业区,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我市气候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热量资源丰富;2、气候干燥、降水少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3、气象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霜冻、大风、雷电、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都时有发生,对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害较大。

二、半个世纪以来庆阳市气候变化特征

(一)暖湿化明显,预计未来仍将持续。

半个世纪来,我市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是: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暖湿化明显。

预计未来暖湿化仍将持续,中等排放情景下,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集合预估表明,未来甘肃省气温和降水仍将继续呈现上升态势,预计至2050年,年平均气温将上升2.17℃,降水增加8.4%。

(二)暖湿化背景下极端降水和极端高低温增多,危害加剧。

在暖湿化气候背景下,强降水事件明显增多,气象干旱有所减少;与高温低温有关的极端事件增多,冰雹、沙尘、大风和连阴雨次数均减少。

极端强降水事件明显增多。我市极端日降水和年暴雨日数均呈增多趋势,尤其近5年来,增加了2倍以上,暴雨影响范围比常年平均扩大了近6成。区域性大暴雨次数增加了20%,大暴雨范围和强度明显扩大,短时强降水强度和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危害加重,诱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

2、极端高温日数增多,范围增大。我市极端高温日数频次和范围均呈增加趋势,尤其近5年来更为明显;盛夏高温日数亦呈增加趋势。

3、低温、强降温和寒潮事件总体减少,但冷事件危害加剧。我市极端低温、寒潮、强降温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仍需重视如2008年的冰冻雨雪天气、2016年1月的寒潮以及2018年清明节、2020年4月的寒潮以及今冬极寒天气等极端冷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

综上所述,庆阳市气候变化特征为:气温变暖幅度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降水量总体呈波动性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由寒旱向暖湿转化,预计未来暖湿化仍将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与西北气候变化趋势一致。

三、气候变化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气候暖湿化有利于作物适宜种植区扩大和提质增产;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减缓水土流失;伴随暖湿化趋势,极端强降水和高温事件增多,寒潮霜冻、强降温等极端事件减少,但强冷事件的影响加重;特色林果业和养殖业风险加大,从而削弱扶贫成效。建议抓住气候暖湿化的有利机遇,趋利避害,统筹利用气候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应对灾害风险,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防御能力。

1、对农业的影响:作物可种植区域北移西扩,增产潜力增加。暖湿化有利于农作物和果树安全越冬,农作物适生种植范围扩大,适生品种增多,有利于种植业多样化,作物增产趋势明显,为我市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农业病虫害影响程度加大。随着气候暖湿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农业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剧。气象灾害呈现新特点,农业种植结构面临新挑战。气候暖湿化使得原先适于干旱少雨、高寒阴湿气候的避灾农业(如苹果、马铃薯、中药材及畜牧业等)面临新的挑战,种植结构和灾害防御对策亟需变革。

2、对林业的影响: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监测显示,近20年来,我市平均植被指数增加,但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大于林草面积的增加,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是动态的,我们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承载力评估基础上,维持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3、对水资源的影响:水资源循环系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水循环过程时刻受到周围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水资源循环系统在不断发生变化,气温的不断升高会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降雨因季节和地区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也会影响到水资源的数量,从而影响到与水资源有关项目的管理和规划。

4、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暖湿化背景宜于拓展作物种植面积和品种,利于贫困区农业发展和增收。我市贫困区多位于山区,暖湿化可使种植品种多样化,温湿条件的增加利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增产增收。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种养殖业因灾返贫风险加大;我市极端强降水、洪涝等气候事件增多趋强,特别易导致贫困地区住房、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从而削弱扶贫成效。

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可对人群健康产生多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如气候变化引起大气污染物的变化从而影响人体呼吸道和皮肤相关疾病的产生;也会使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强度、范围和传播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群患病风险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增加,直接对人群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对食品安全和某些对气候变化敏感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等。

四、应对气候暖湿化建议

1、抓住气候暖湿化机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应充分顺应气候暖湿化趋势,推进植被生态功能建设和恢复步伐;实行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天然林保护机制,强化封山育林,以及进一步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2、统筹利用气候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针对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调整作物种植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推进区域绿色发展。

3、充分考虑气候风险因素,提高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安全的影响评估和风险防范区划,进一步摸清灾害风险脉络,有针对性地做好多部门联合防御;加大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和巨灾保险推广应用力度,增强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能力。

4、加强气候变化监测与气候规律研究,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气候变化精密监测,强化气候规律机理认识与研究,提高精准预报预测以及精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公众自然灾害防控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防灾减灾机制。

五、2020年我市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

2020年气候的总体特征是:年平均气温8.4~10.2℃,与历年相比各地正常,但季节转换时段变化大,春寒、夏凉,冬冷;年降水量为432.6~665.0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除镇原偏多22%外,其余各地均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春末夏初干旱,夏末秋初连阴雨;日照时数正常或略偏少。全年气候异常多变,风冻旱雹轮番上阵,寒旱叠加、暴雨、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危害较大。

六、2021年我市气候预测及建议

(一)气候预测

预计2021年1~9月总降水量:环县300~445mm,华池、庆城、镇原340~530mm,西峰380~570mm,合水、宁县400~600mm,正宁430~640mm,与历年同期相比正常。

其中冬季(1月~2月)降水偏少,气温偏低;春季 (3~5月)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在4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比常年略早,晚霜冻结束在5月上旬至5月中旬,接近常年。无春寒、倒春寒,有低温多雨雪时段;夏季(6~8月)降雨量环偏多,伏期有旱象;初秋 9月降雨量接近常年,气温偏高。

(二)气候影响建议

1、预计2021年1~2月冷空气势力仍偏强,大部温度偏低。提请有关部门加强设施农业、畜牧业等抵御风雪和低温的能力,做好冬季果园管理,尤其要做好果园冻害预防工作,及时冬剪并清理落叶、落果、病枝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障设施安全及牲畜安全越冬。交通运输业,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灾害的不利影响,及时关注中短期天气预报,对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提早采取措施,防范降雪、积雪、结冰等对道路交通、城市运行、群众生活的不利影响。

2、春季是大风、沙尘多发季节,各地应提早采取各种防风应对措施。

3、冬春季是森林火险高发期,提请有关部门应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4、近年来,局地强降水造成的灾害影响严重,要加强防汛意识,对滑坡、塌方、泥石流多发地区及早采取措施,提高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并做好河道的清障、疏通工作。

5、预计2021年夏季有明显少雨时段,提请各相关部门加强抗旱意识,做好蓄水保墒,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各级人影部门应充分利用有利降水时机,做好人工增雨作业。

主持人:


下面我们请庆阳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路亚奇通报2020年全市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近期天气预报与展望。

路亚奇: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向大家通报一下2020年全市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近期天气预报与展望。

一、2020年庆阳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一)“霸王”级寒潮来袭,闪电速度冻透庆阳

2020年12月底(28-31日),一次“霸王级”寒潮天气裹挟大风快速袭击庆阳。此次过程降温幅度大,48-72小时内全市气温“跳水”,最低气温降幅在12℃以上,华池、合水等东北部部分地方降温幅度在15℃以上,最大降温幅度达16℃(合水);庆城东北部、合水北部、环县、华池大部分地方最低气温在-20℃以下,其中华池-豹子川最低气温达-25.6℃,全市大部分地方最低气温为近10年同期最低。28日下午到夜间,全市大部分地方出现了4~5级西北风,极大风速16.9m/s(太平17:26)。

(二)大风、霜冻肆虐晚春,寒旱叠加危害大

2020年4月10~13日、21~26日出现了2次危害程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霜冻、大风天气过程。4月10日全市偏北风6级以上,最大风速出现在庆城蔡口集17.5m/s;11~13日,出现了霜冻天气过程,地面最低气温-5.1℃(12日07时正宁县),华池、宁县达到寒潮,最大降温幅度9.4℃。4月21~26日各地不同程度出现较长时间的持续性霜冻天气,最低温度出现在24日,华池豹子川的最低气温为-11.3℃。这两次危害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的晚霜冻,为庆阳市1990年以来最复杂严峻的气象灾害危害。共造成全市37个乡镇304个村1167个组43565户198748人不同程序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5222.69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402.89万元。

(三)强对流天气齐登场,冰雹“C位出场”

年内共出现44次雷电、10次冰雹活动,次数虽接近历年同期,但冰雹直径大、危害性强。8月25日,环县、西峰、镇原等地先后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镇原平泉出现今年最强冰雹,最大直径4-5cm约鸡蛋大小,且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极大瞬时风速19.2m/s。经民政部门统计,此次风雹灾害造成全市三(县)区61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783.32公顷,成灾968.75公顷。其中,部分村组玉米、豆子、辣椒等作物绝收面积达787.7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18.1万元。

(四)持续性暴雨“砸”破记录,洪涝灾害损失惨重 

2020年8月3-7日出现了一次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累积降水量全市共有17站超过100mm,68站超过50mm,最大降水量251.5mm(合水东关),出现41站次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63mm(合水孙家寨沟,5日00-01时)。是庆阳市近十年持续时间最长、累积降水量最大的一次暴雨过程。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庆阳市8个县(区)44个乡镇198个村619个组5268户19897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567.95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98.78万元。

(五)入冬暴雪先行,拉开“冷冬”序幕

2020年11月20日下午到夜间,我市华池、正宁出现今年首场暴雪天气,最大降雪量为华池14.7mm,最大积雪深度6cm,为近十年最早初冬暴雪过程。此次降雪有效缓解了自10月下旬-11月中旬无有效降水造成的旱情,并对湿润和净化空气非常有利,但其导致的路面积雪和结冰对交通出行不利。自此,庆阳市气温也由前期偏高转为偏低状态。截止12月31日,宁县、庆城偏低1.4-1.6℃,其余县(区)气温偏低2-3℃,全市平均最低气温-18.6℃,较平均值偏低-1.6℃,“冷冬”模式开启。

(六)四季变“两季”,暖在上半年,冷在下半年 

2020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气温7.4~9.4℃,与历年同期相比华池、庆城、合水、镇原正常,其余各地偏高;下半年全市平均气温10.7~12.4℃,较历年同期偏低。气温波动大,春季、初夏偏暖,夏末、秋季多阴雨天气,气温偏低;入冬时间较历年平均偏早,入冬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12月底出现了范围大、强度强的强寒潮天气。

二、天气预报及展望

近期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强度较前两次冷空气偏弱,气温有所回升,但受前期强冷空气影响,大部分地方气温仍较历年同期偏低。预计近10天有三次冷空气活动,15-17日西北风4-5级,北部5-6级,伴随冷空气,全市大部分地方最低气温将下降6-8℃; 20-22日阴转多云,西北风4-5级,北部5-6级,伴随冷空气,全市大部分地方最低气温将下降5-7℃,其中20日下午到夜间,中南部有小雪 ; 24-26日阴,部分地方有小雪,伴随冷空气,全市大部分地方最低气温将下降6-8℃。其余时间以晴或多云为主。

三、对策建议

1.冬季降温、大风天气容易对城市运行、群众生活等造成不利影响,注意防范。

2.气温低,提醒公众做好流感等的防护工作。

3.建议做好供暖等调度工作,燃煤取暖居民需做好室内通风工作,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主持人:

请新闻记者、各位领导就关心的天气气候热点等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  最近两次降温为何如此剧烈?1月份还有类似的强降温天气吗?

路亚奇:

2020年12月28-31日、2021年1月5-7日庆阳市出现了两次强降温过程。

     第一次强降温主要是冷空气长时间在源地(新地岛以东洋面和陆地上空)聚集,大量的冷空气长时间堆积,移速缓慢,强度越来越大,其东移南下后,造成了强度强、范围大、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强降温天气。

     后一次主要是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西北风(东亚冬季风)偏强造成强降温。

根据现有气象资料分析,1月中、下旬冷空气活动仍然比较频繁,但强度相对12月底和1月初的两次强降温弱,降温幅度大多在4-6℃和6-8℃之间,加之12-15日温度回升,基础温度有所升高,因此目前看1月中、下旬气温波动比较频繁,冷暖转换也比较快,但类似出现前期强降温天气的概率比较低。


记者:半个世纪来庆阳市气候变化主要特征有那些?未来气候发展趋势如何?


周忠文:

半个世纪来,我市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是: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降水量呈波动增加,日照时数有减少趋势,气候暖湿化较为明显。

预计未来暖湿化仍将持续,中等排放情景下,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集合预估表明,未来我市气温和降水仍将继续呈现上升态势。


记者:入冬以来的严寒天气,最低气温有没有突破历史极值?


周忠文:

今年冬季冷空气势力偏强,活动频繁,致使我市大部地方出现近年来少有的低温天气,1月上旬各地平均气温异常偏低3.2~5.3℃,庆城(-20.5℃)、华池(-24.9℃)、合水(-21.5℃)最低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庆城-20.5℃/2009/01/24,华池-23.1℃/2009/01/24,合水-18.8℃/2008/01/31);环县(-22.1℃)、西峰(-18.8℃)、正宁(-20.5℃)、宁县(-21.2℃)最低气温出现了历史次低值(环县-24.9℃/2008/01/31,西峰-20.6℃/1956/01/08,正宁-22.8℃/1967/01/16,宁县-23.3℃/1989/01/14);镇原最低气温(-19.1℃)是历史第四低值(-20.1℃/1958/01/15,-19.7℃/2008/01/31,-19.2℃/2012/01/24)。


记者:严寒天气对我市农业经济有什么影响?


周忠文:

从11月下旬开始的持续严寒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首先对越冬作物、设施农业、畜牧业、果园等构成冻害威胁,增加了越冬死亡的风险,要做好冬季管理,尤其要做好设施农业、果园、畜牧业冻害预防工作,如对设施大棚内及牲畜舍增加取暖设施,设施大棚棚顶加盖草莲,果园树干涂白,幼树捆绑干草等,提高抵御风雪和低温的能力,以保障设施大棚、果园及牲畜安全越冬。其次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应及时关注中短期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提早采取措施,防范低温、降雪、积雪、结冰等对道路交通、供电供暖、城市运行、群众生活等的不利影响。


主持人: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今天我们通报了2020年全市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近期期间天气预报与展望,介绍了全市基本气候特征,对庆阳气候暖湿化开展影响评估并提出建议,就天气气候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当前,我市即将迎来春运及春节假日,希望大家继续密切关注短期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气象预警信息,共同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对气象工作的关心支持!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