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正在消失的老手艺】簸箕编织手艺人的叹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收割柳条

庆阳网讯(记者 陈飞 )在庆阳,说起簸箕,就绕不开正宁县核桃峪村,这里因为祖祖辈辈制作簸箕而驰名陕甘两省。据说编簸箕是老一辈村民的基本技能,手艺娴熟者每天可以编两张,火候不够的,每天也能制作一张。

编织簸箕一般选用柳条。最开始人们都是到周边山上寻找野生柳条,后来为了方便,家家户户庄前屋后,开始种植着或多或少的柳条。

编了半辈子簸箕的宋安民告诉记者,条子有芽条、秋条、蒸条之分。三月割的条子,皮容易剥,叫作芽条;六七月割的容易剥皮的叫秋条,凡需要蒸后方可剥下的叫蒸条。蒸条是簸箕条中的上等品,其制做的簸簸柔韧性强,经久耐用,色泽清白,备受欢迎。编簸箕时除了条子外,还需要麻绳和簸箕舌头。麻绳一律要用上好麻捻绳,粗细均匀,否则影响簸箕的使用寿命。常用簸箕的舌头长一米,宽四公分左右。

编簸箕需要的环境要求特殊,要阴湿、避光、不通风。为了工作方便,以前当地人每家都有编簸箕的地窖。编织时,先将条子装在簸箕尺上进行结掌子,这个过程对力度要求很高。然后将掌子弓结起角子,结角子和之后的做茬、捋篾、缠沿,不仅耗时,对手艺人的技术也是一次大检阅。簸箕是否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关键就在这些工序上。为了保证结构紧凑,这些过程手艺人往往要一气呵成。

如今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吹风机、扬场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簸箕。手艺人们也开始从将簸箕从以前的实用农具,向工艺品转变。然而,制作过程的繁琐与对经验的依赖,让这门老手艺后继乏力。“虽然村上现在成立了合作社,但能编簸箕的也基本都是些老人,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学习这门手艺了。”摩挲着刚编织好的簸箕,宋安民叹了口气。

选条子

结掌子对力度要求严格

结掌子

结掌子的时候,舌头也一并编织到里面

结角子

裁除多余材料

捋篾

加固簸箕沿子

缠沿子

收角

完成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