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文艺观澜】雷锋精神:唱响跨越时空的青春之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1年是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诞辰81周年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8周年。被誉为“道德楷模、青春偶像”的雷锋同志虽然只有22岁的短暂生命,但是崇高而可贵的雷锋精神却生生不息,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雷锋精神如同一部跨越时空、永远暖心的青春之歌,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至今仍回荡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和灵魂高处,引领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向上向善、求真求美。

雷锋精神传递新时代青春正能量

雷锋同志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远去,也永远不会老去。历经半个多世纪,雷锋依然是高耸在中华民族精神之园里的一座丰碑,是新时代青年心中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道德偶像。雷锋精神以其鲜明的时代光芒和鲜活的人格力量,为“90后”“00后”青年源源不断地传递着独特而强劲的青春正能量。

一方面,雷锋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元素。他在党的光辉旗帜下茁壮成长,以奋发向上的心路历程,为新时代青年照亮了成才道路;他恪守红色初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为新时代青年激活了内在动力;他立足本职岗位,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上进标杆;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对同志、对朋友“像春天般温暖”的深沉大爱,为新时代青年传递了情感力量。

另一方面,雷锋精神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他从小父母双亡,历经生活磨难,却始终保持热情开朗、乐观从容、豁达自信、坚强睿智、积极向上的良好个性,是新时代青年心目中的“阳光男孩”;他出身贫寒农家,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系统教育,却完全凭着“钉子”精神不断学习、充实自身内涵,同时带动并影响身边的人一起学习和成长,在新时代青年眼中,算是一名妥妥的“学霸”;他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原则性强,但一点也不死板和迂腐;他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甚至敢于追求时尚,乐于分享快乐,具备新时代青年所崇尚的“文艺范”。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一个重要的时代坐标。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和代沟,始终保持与时代同行、与青春共舞的旺盛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从人生哲学的高度,生动而深刻地回答了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青年“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好这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怎样走好这样的路”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终身性的人生命题。与此同时,它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所蕴含的真理力量、道德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情感力量,从而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的到,并且可学习、可效仿、可践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范式。

正如一些“00后”青年所言:“雷锋精神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给养,是照亮奋进道路的时代之光。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始终高举学雷锋这面鲜红旗帜,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发掘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可见,新时代的青年们已然自觉的将雷锋奉为道德楷模和青春偶像,从雷锋身上汲取恪守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因此他们发自内心的礼敬雷锋同志、咏吟雷锋精神。

在新时代的青年语境中传唱雷锋精神

1963年,人民日报首次公开发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把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推向大众化、全民性的高度,使之不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人心。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基于不同的现实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宣传、推广和传承雷锋精神,既有理论阐释、专题演讲、事迹报告、文本传播、主题展览、活动践行等多种常规形式,也有影视宣传、舞台表演、网络推广、音乐传唱等一系列艺术载体。其中,音乐传唱是不同时代的青年最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讴歌雷锋精神的歌曲多达600余首,其中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的歌曲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我们的战友》《小松树快长大》《雷锋精神放光芒》《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为雷锋精神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使其在流淌的旋律中穿越历史时空、飞越关山万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人们的心田、净化人们的灵魂。历史和现实证明,音乐具有独特的传播效力、共情效应和育人效果,不仅让雷锋精神在传唱中走近青年,也让青年对雷锋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话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唱。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文化语境、新的生活场景和新的青年群体,以音乐传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既需要一脉相承的坚持和坚守,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创意。从某种意义上讲,要让新时代青年带着自愿、自觉、自信来歌唱雷锋精神,切实奏响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主旋律,既要精准用足、用好、用活《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一批红色经典歌曲,也要精心创作、编排、推出一系列符合时代需要、贴近青年心理、充满生活气息的新歌曲、好作品。

面向新时代青年,以雷锋精神为主题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关键在于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新时代青年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新时代青年对雷锋精神的认知特点和践行方式,深刻把握雷锋精神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关联,深度挖掘雷锋精神的青春元素、思想能量和当代价值,深切关注青年的心灵追寻、精神成长、艺术涵养和话语表达。力求以新时代青年的心态、眼光和口吻,用他们熟悉的场景、素材和意象,用他们喜欢的歌词、曲风和旋律,对雷锋精神作时代化、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年轻化、时尚化、审美化的音乐阐释和音乐表达,使雷锋精神的主题歌唱既饱含真情、充满能量,又清新悦耳、朗朗上口,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内在的精神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让新时代青年真正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悟得透、学得会、唱得出、传得开,在优美动听、直抵人心的旋律中对雷锋精神产生亲近感、亲切感、认同感、获得感。

让青年在音乐传唱中弘扬雷锋精神

《礼记·乐记》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荀子·乐论》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也说过:“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无独有偶,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名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音乐和旋律,足以引导人们走进灵魂的秘境”,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门德尔松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甚至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由此可见,对于音乐修身养性、教化人心、陶冶心灵的独特育人功能,中西方文化在思想认识上是相通的。

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传唱雷锋精神的主题歌曲,绝不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休闲活动,也不是一种社群社交的生活方式,更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情绪释放,而是一种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自我精神成长。既有与高尚灵魂之间的跨时空对话,又有对青春偶像崇拜的艺术化表达,还有对人生价值意义的体验式反思,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主性追寻。而这种独特的自我精神成长,不仅有机贯通了价值观培育的规律性,有利于提升雷锋精神在青年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充分反映了红色音乐的时代性,有利于增强雷锋精神对青年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生动体现了青年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保持雷锋精神在青年中的鲜活生命力。

立足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以适当、适时的方式,把青年动员组织起来传唱雷锋精神的主题歌曲,实际上就是要运用“思政+音乐”的理念,将这些红色歌曲转化为有效的素材和资源,对青年开展全方位、全要素、全员性的雷锋精神教育。一是要以歌启知,通过歌曲来叙事传道,让雷锋的经典故事口口相传、代代相承,让青年在时代变迁中保持对雷锋精神的熟悉感;二是要以歌传情,通过歌曲来激发共情,让雷锋的大爱情怀深入人心、感化心灵,让青年在自然的情境中产生对雷锋精神的共鸣感;三是要以歌增信,通过歌曲来提升形象,让雷锋的崇高风范更加具象、更为鲜活,让青年在心灵的振动中增进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感;四是要以歌笃意,通过歌曲来传递信念,让雷锋的人格魅力充分彰显、精彩绽放,让青年在灵魂的洗礼中强化对雷锋精神的自豪感;五是要以歌促行,通过歌曲来引领践行,让雷锋精神的时代传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青年在广泛的实践中铸牢对雷锋精神的使命感。

我们有理由坚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国青年必将以高度的思想自信和行动自觉,赓续历史传统,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当好雷锋精神的时代传人,谱写更加灿烂的青春华章。

(作者胡艺华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站博士后,武汉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何维邦系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在读研究生)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