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剜苜蓿的时光(刘万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万祥

小时候,物质匮乏,缺吃少穿,没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时令蔬菜,家乡人既把苜蓿当新鲜蔬菜吃,又当粮食吃。遇上青黄不接,人们留的白面也只能过个年。春节过后,我们这帮小顽童就盼望春天的到来,盼望着苜蓿芽能早点长上来。

剜苜蓿芽的时间也就短短的十来天,特别是遇上几场贵如油的春雨,苜蓿芽长势异常凶猛。

清明节过后,漫山遍野的苜蓿芽长得翠绿翠绿的,会过日子的庄户人开始看护,不让大家剜了。

许多次放学后或节假日,看到太阳下绿油油的一片苜蓿芽,我经不住诱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潜入苜蓿芽地去偷剜。到地里后,大家一片安静,只听见用手剜苜蓿芽的“嚓嚓”的声音,这声音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紧张气氛。我一边动手,一边不断四处张望,有时还安排一个小伙伴去望风,好给大家“通风报信”。

大家一个个如惊弓之鸟,格外小心谨慎。忽然,不知是谁一起身,大家便全站起来,第一反应是朝地埂边上跑去。到了地埂边,发现并没有人追来,才知是虚惊一场,便相互埋怨一番,又回到地里了。

可是当我们在紧张中正剜得起劲时,不知又是谁喊了一声:“人来了,快跑!”于是我们又像一窝蜂似的向路边狂奔。这时,有人偷笑起来,原来是她的恶作剧,故意吓唬大家。大家镇定一下情绪,深深呼吸几口,再次去剜,这次是真的来人了,听到主人在山下怒吼。大家个个吓得撒腿就跑,当从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陡坡上一口气跑到安全地带时,已累得气喘吁吁,感觉嗓子眼都在冒烟。不小心把篮子里的苜蓿芽颠在了外面,甚至洒了一路,算是白忙活了。

就这样,经过数次游击战似的进攻与撤退,大多数人都已经剜了不少苜蓿芽,足够吃几顿了,我们便准备开始撤离。

记得当时村里有比我年龄大的一个同伴,他天生个子特别小,跑不动,撤离时经常落在最后面边跑边哭,红彤彤的脸上流下一圈黑道道,那情那景历历在目,恍若昨天,然而他已经因病离世,长眠于地下。春天了,不知他在那边还能否重新享受剜苜蓿的快乐。

岁月悠悠,春去春来。儿时偷剜苜蓿的时光虽已远去,但那段记忆刻骨铭心,它磨炼了我的意志,丰满了我的童年时光。那时累并快乐着,因为大家只有追求填饱肚皮的单纯,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尔虞我诈。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