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脱贫攻坚我来见证】薛恒义:我见证了老城镇的巨大变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物档案 


薛恒义,2017年2月至2021年3月担任合水县老城镇党委书记。担任老城镇党委书记期间,作为全镇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他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一线研判,聚焦重点任务,统筹谋划安排,精准发力实施,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他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讲述人:薛恒义

整理: 马骁 黄飞

我曾在老城镇工作了16年,期间,我从2017年开始担任老城镇党委书记,作为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见证了老城镇的巨大变化。

在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聚焦重点任务,统筹谋划安排,精准发力实施,对脱贫攻坚重大工作及时研究,重大问题及时协调,重大任务及时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薛恒义和群众交谈,了解家庭情况。

位于老城镇北塬的庙庄村,曾是全镇最贫困的一个村子。2013年建档立卡的时候,庙庄村的贫困发生率达到了46.7%,是全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子。2013年之前,村上的基础设施和增收产业十分薄弱,群众居住的房屋大多是窑洞,饮水要靠人担驴驮的原始方式从沟底获取,道路以砂石路和土石路为主,交通出行极为不便。

针对这一现实,我们从2013年开始,在县上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各类资源,先后投入资金4670万元,对庙庄村的基础设施和增收产业进行了集中攻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庙庄村群众的安全住房率、安全饮水率、安全出行率和安全用电率均达到了100%。群众的增收产业得到了全面培育,现在村上每户都有一项增收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

薛恒义进户了解群众春耕生产情况。

通过庙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们总结出了“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两个关键、突出三项重点、落实四项措施”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在全镇进行了推广。在镇村两级探索建立了“四个一”书记抓、抓书记的包抓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坚持把基础先行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出发点,从水、电、路、房等方面抓起,通过组织实施“五个一批”项目,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后劲明显增强。

近年来,全镇共实施自来水入户376户、新打小电井640眼,解决了600多户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电网改造,架设农电线路4.65千米,改造户表525户,动力电覆盖率达100%;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和川区漫水桥建设工程,实现了所有村组全部通硬化路;通过危房改造、住房提升、易地搬迁等方式,累计实施危房改造1044户,住房提升改造602户,住房清零48户,易地搬迁199户,全镇安全住房率达100%。

薛恒义和群众探讨育苗技术问题。

群众脱贫,关键要有自己的产业,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塬面苹果、川区瓜菜、区域草畜、苗林互补、劳务全面输转”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各项产业扶贫政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近年来,累计新栽苹果树3250亩,实施老果园改造850亩;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机遇,大规模发展绿色无公害瓜菜产业,新建镀锌钢架大棚550座;鼓励群众大力发展舍饲养畜,全镇牛存栏0.3万头、羊存栏2.5万只、猪存栏0.2万头,新建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其中“331+”合作社4个,带动贫困户657户;引导群众改变传统育苗方式,优化苗林产业培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5场(次),参训3650人次,帮助农户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借鉴经验、提高技能,增强自身发展动力。

薛恒义在寺塬村查看寺塬村脱贫攻坚资料。

在强基础、育产业、促增收的同时,我们针对贫困群众入学就医、社会保障和劳力短缺等方面的弱项短板,及时跟进落实健康、教育扶贫和兜底保障政策,消除了群众后顾之忧,织密了社会保障网络。

如今,老城镇已经实现全面脱贫,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随着“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老城镇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定会一步步变为现实。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