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刘志洲 | 南梁这片土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 地处陕甘宁交界、子午岭林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南梁,作为陇原大地上的一片红色热土,静静地矗立在陇东革命老区,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来这里的人都不只怀有敬仰的目光,还会升腾起一种独有的亲近感。

2017年我从天水部队转业回庆阳工作后,曾好几次到过南梁,获“首届南梁文艺奖”时到过南梁,参加“红色南梁,魅力庆阳”和“穿行子午岭”文艺采风活动时到过南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南梁精神”主题党课活动时到过南梁……无数次看到纪念馆里红军曾经穿过的军装、草鞋,打仗用过的土枪土炮、运输用过的独轮车、老牛车,发展生产用过的农具、纺车等。这让我感慨万千,时常在传说与现实间游走,在人文与历史中徜徉,在过去与今天中思索;在南梁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看到后人根据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拍摄而成的3D实景模拟演出,心灵震撼。

走在南梁这块土地上,我听到最多的是“陕甘苏区”“老刘(刘志丹)的队伍”“南梁政府(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娃娃主席(习仲勋)”“两点一存”,这些亲切的词语背后,是一连串的战斗故事,是一段段难忘的革命岁月,是人们以此来表达对这片土地的深切热爱。南梁堡子,1927年开建,1930年完成,历时三年时间,堡寨呈长方形,长宽不足百米,由城门、外城、内城组成,内城四周修建有窑洞。它像极了一位时光老人,静静地矗立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寨子湾以北6公里处的山峁上,向世人讲述着不朽的记忆,包括那些安静和平的炊烟和烽火连天的岁月。民国初年,陕甘边地区连年大旱,匪患四起,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百姓们为防御匪患,在当地“哥老会”的带领下,出资修堡,并签订了合同。在一块残碑上这样记载:“因为世间不平,年头荒乱,人同心合义;兴义山成功修堡,养牲藏民,万物能存。一心向前修功,谁人不能推前来后……民国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立。”1930年冬,刘志丹“太白收枪”后,带着队伍沿葫芦河北上,经华池县的小河沟四合台,来到了豹子川与白沙川交界的南梁堡,稍作休整。远近闻名的“哥老会”刘生元是堡主,他和刘志丹早就是熟人。从此,刘志丹指挥着经“太白收枪”组建的游击队,在南梁堡附近打土豪分田地,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南梁游击队”。

南梁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这里地处巍峨的子午岭山脚下,郁郁葱葱,梢林茂密,杂草丛生,沟、川、塬、峁、梁等地形兼有,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当地老百姓把灌木丛称梢林,正是这些梢林,为革命活动提供了天然庇护。即使到了冬季,这里也是一片黑压压的梢林和黄灿灿的枯草,若有人钻进梢林和草丛之中,什么也看不见,就是进去寻找也会迷失方向。所以自古以来,每遇战乱、匪患,这里的老百姓都会前往这些深山密林中藏身。在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每遇革命低潮,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会撤退到梢林中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再次出发。

“婆姨女子放开脚,长发剪成短毛盖,男当红军女宣传,革命势力大无边”“长枪短枪马拐子枪,跟上哥哥上南梁,你骑骡子我骑马,剩下毛驴驮娃娃”“闹革命,打江山,穷苦人儿把身翻,要想把穷根剜,跟上红军上前线”每当听到这些革命歌谣,我都更加体会出了红军与百姓的深情厚谊。当地还有一首歌谣《推炒面》:“鸡叫头遍哩么呼儿嗨,叫二遍哩么呼儿嗨,我给干哥哥么,西哩哩哩察啦啦啦嗦罗罗罗太,推炒面呀么呼儿嗨……”1943年冬,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与著名诗人柯仲平,结伴从延安来到当时被边区政府树为模范村的华池县城壕村采风,与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同住一盘土炕,同吃一锅米饭,听张振财讲述怎样克服困难,把一个落后的城壕村变成一个模范村。柯仲平深受感动,灵感突发,趴在炕上一口气写成了大型眉户剧《模范城壕村》,在延安多次演出并获创作一等奖。张寒晖和柯仲平一起在城壕村住了许多日子。一天,张寒晖在依山傍水的山村里行走,忽然从农家磨窑里传出村姑哼唱的《推炒面》调子,歌儿伴着“踢踏、踢踏”的驴蹄声,伴着“咣当、咣当”的箩面声,分外动听。他从中受到启发,即兴填入了新词,创作了反映边区军民大生产的秧歌剧《军民合作》及主题歌《军民合作歌》,传唱开以后,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热潮中,经作者再创作,形成了《边区十唱》。这首紧扣时代脉搏的《边区十唱》,很快传遍了陕甘边区,唱遍了各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将它搬上舞台,并定名为《军民大生产》,使得这首源自南梁的民歌,带着大生产运动的澎湃热情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块黄土地上生长出的精神财富,能为全国人民带来如此大的欢乐,确实值得自豪。

“军爱民,民拥军。”从这首《军民大生产》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出,红军在南梁奋斗的年月里,不知有多少南梁的女子为红军推炒面,做军粮,织布鞋,缝补洗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一件汗衫挡窗口,害怕惹来白恶狗……”又有多少女子甘受相思之苦,把情郞哥哥送到红军的队伍里,支持他们闹革命。这些地地道道的南梁老百姓,在最艰难的时候就是红军最可靠的依赖。

南梁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神奇的土地,壮美的土地。南梁就像一支巨大的火炬,昨日燃烧的是红色的火焰,今天燃烧的是绿色的葱茏。在这里久了,会让人感到:它不是表象的,是有精神的;它不是苍白的,是有灵魂的。是千千万万的山川,千千万万的树木,千千万万的水滴构成了南梁;是千千万万的生命,千千万万的呼唤,千千万万的信念构成了南梁;是“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精神铸就了南梁。

莽莽黄土高原,我们不能,也不会忘记南梁这片土地!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