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遇见格桑花,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快事。
格桑花,又称八瓣梅,藏语“格桑梅朵”翻译而来。“格桑”便是幸福,“梅朵”便是花,象征爱与吉祥的圣洁,又称幸福花。
平生最喜游山玩水,有两大夙愿:去大海扬帆远航,去草原纵马奔驰。久居江南,大西北只在梦里,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格桑花,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只出现在文字里或画面上,还有,梦里。
听说老家的水府庙能看到格桑花,乐不可支,和妻子一起,又玩起了自驾游,兴致勃勃赶了过去。可现场却是:看花的人多,开放的花却少——格桑花看到了,稀稀疏疏,无精打采。兴许,水土不服,格桑花到底离不开大西北……
后来听说老家的赵家湾有了格桑花,心里倒是静了。虽然,这花消息在微信圈里疯传,《百亩格桑花等你来》,图文并茂,图片看着养眼,文字看着动心,宛如身临其境……可想起上次水府庙的格桑花,兀自“心有余悸”。
况且,格桑花的故乡,远在西藏、青海,还有川西、滇西北,漫无边际的大草原。格桑花多生长阳光充足、气候干爽、雪线以下的高原冻土草甸地带。这雪域的格桑花下江南,能成不成?
转念一想:赵家湾格桑花上百亩,在这孟夏时节盛开,定然美得惊艳!
经不住诱惑,说走就走,直奔赵家湾,去看格桑花!
和妻子再次自驾游,走国道,走省道,走马路,最后拐进乡村土路。车里开着空调,凉风满室;窗外,却是明晃晃的阳光。
一下车,阳光不容分说围裹而来,晒得人生生作痛。而眼前盛开的格桑花,远非水府庙的格桑花能比,真个灼灼其华,顿时亮了。
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田园风光!走进这里,宛如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年代。古朴的民屋,秀气的林子,有着山的沉稳,成了格桑花海的背景。曾经的水田,成了格桑花地。每一块花地,形状极不规则,那种熟悉的不规则。田埂——或者说阡陌——纵横,仅容一人行走,路边竹、小飞蓬、茵陈蒿、香芯草、车前草,从遥远的记忆里走出来,陌生又熟悉。
就在这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田野,长满的,就是梦里的格桑花了。
来看格桑花的真不少!田埂上,花地里,到处都是人。
妻子情不自禁张开两臂,一路小跑,扑向了格桑花。生性爱美,好玩,一见青山绿水、花草树木,便如野马脱缰,本性毕现——何况与雪域的格桑花迎面相遇?顾不了头顶上的烈日与田野的热浪,妻子眼里闪动着兴奋的光彩,在格桑花丛中,侧身站着,回头一笑;半蹲着身子,脸伸到格桑花前;仰脸朝天,戴着墨镜,张开双臂;甚至,干脆半躺着,妩媚一笑……“咔嚓”“咔嚓”,我跑过来跑过去,或者站着或者半蹲,为妻子拍照。又请过往游人为我们拍照,搂抱,对视,小鸟依人……脸上的笑容,阳光般灿烂。
格桑花美,雪白、火红、粉红、金黄,花色多样。据说,还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天多是白色,秋天则成红色,让单调沉寂的高原多彩起来,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赵家湾的格桑花也是如此。白的,红的,黄的,还有紫的,五彩缤纷,仿佛貌美如花的姐妹远嫁异地,相依相偎,不离不弃。
紫色象征着高雅,妻子最爱。一见紫色的格桑花,妻子扑进格桑花海,兴奋地的狂拍起来。一路拍,一路走;一路走,一路拍;一路向前,一路惊喜:白色的格桑花,雪白的花,碧绿的叶,透出几分神圣;红色的呢?火一样红,红艳艳,红得耀眼,甚至炫目;眨眼又是金黄金黄的一片,油画般,在你眼前流动、铺开……
田埂弯弯,斗折蛇行,游人如织。或者边走边看、边看边走;或者游目四顾,看远处的山、身边的花;也或者,牵着手,抱着娃,有说有笑……
美女们疯狂玩起了自拍。在随风摇曳的格桑花浪中,站着,蹲着,自拍杆横着,斜着,微笑,大笑,多少美丽的瞬间在格桑花海定格。
爱美的摄影师,盯上了五彩斑斓的格桑花,花枝招展的美女们,在花海里,蜜蜂一样“跟踪追击”。美女们也乐了,为美丽的风景而来,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摄影师镜头下的风景。
格桑花是高原上最美的花。藏族歌曲里,把勤劳美丽的姑娘比喻成格桑花,格桑花是高原幸福和爱情的象征,也是藏族人民心中永远的追求。即使衰草连天,落叶纷飞,格桑花依然盛开在美丽的雪山,笑傲江湖。
游人依然络绎不绝,人影在花海里沉浮,嬉笑声在花海、田埂、林子、民屋肆意蔓延,惊起林子里的鸟儿们,叽叽喳喳应和着,扑棱棱飞来飞去。屋顶,炊烟袅袅,涂抹着江南乡村寻常而有特色的水墨画。这里的人们淳朴厚道,笑脸上没有一丝一毫杂质;这里的美食久负盛名,“十荤”、“十素”誉满三湘。随意地坐在古老的民屋里,甚至台阶上、林子里,看格桑花,吃农家菜,大饱眼福,大快朵颐,想想都美……
美丽的格桑花,从雄浑豪放的茫茫西域远赴江南“安家落户”;在这山清水秀、小巧玲珑的江南,愿你开放得更美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