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秦和元 | 母亲的缝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见,在那物质资源极度贫乏的年代,缝补是何等重要啊!我们兄弟姊妹六人,衣服和鞋子,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没有替换的衣服,穿着的频率高,加之生活所迫和小孩顽劣,上山砍柴,下地干活,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鳖……衣服总是破得快。

母亲白天要出工,要种菜,要养猪,要喂鸡,要洗衣,还要做许许多多的家务。一切忙完了,已是夜深人静。母亲就一件件检查洗净晒干的衣服,没破的,叠的整整齐齐,破了的放在一边,然后一件件缝补。有的是破一个小洞,母亲就横数针纵数针地织起来;有的撕开了一个口子,母亲就细细密密地缝好;有的破得比较严重,母亲就找出相同颜色的布头,打上补丁。经过母亲的巧手,破了的衣服总是抻抻抖抖、灵灵醒醒的。

冬天,农闲的时候,母亲日夜赶着给全家人做鞋,哥哥姐姐的保暖棉鞋小了,给弟弟妹妹们,得给他们做新的,还要给每个人做一双新鞋过年。然后,这双鞋就要穿一整年,为了省鞋,我们从春天到秋天,一直打赤脚。

母亲把破得不能再穿的衣服拆了,洗干净,用面粉做成浆糊,把那些旧布、破布糊在门板上,家乡把那东西叫“壳子”。母亲照着鞋样剪“壳子”,码五六层或七八层,用观音布(白洋布)铺了面、滚了边,用粗针线定型。

一有空,母亲就在纳鞋底:她把引针在头发里拉磨一下,将鞋底戳一个眼,把穿了线索的针扎入,借顶针抵进去;再用针钳拔出来,悠悠地拉着长长的线,那线索从鞋底的针眼里,发出细微的声音,绵长而富有韵律,母亲尽量伸展右手,像优美的舞蹈;然后,把线索往拳头上绕一下,使劲地拽牢实。鞋底一厘米多厚,每一针纳起来都不容易,母亲却纳得轻松自如,动作灵巧而又连贯。那鞋底,针脚细密,横成排,竖成行,整齐美观。

柔柔的灯光下,我们写着作业,母亲做着针线,慈祥的面容,常常露出淡淡的微笑,很温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回想起来,母亲从未抱怨生活,也从不责怪我们,她总是默默地缝补着,缝补着。母亲的贤良淑德,母亲的勤劳聪慧,母亲的达观坚强,都在千针万线中。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