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在学思悟行中永葆为民情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郭崇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践行宗旨对共产党员的重大意义,必将激励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矢志不渝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使贫穷落后的中国走向小康,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活力,也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上好党的宗旨传统课、补好民为邦本历史课、悟透正确用权专业课、融入无私奉献实践课,使精神世界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真正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无数事实证明,老百姓最看重的不是领导干部说了什么,而是实实在在做了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采取简政放权、减免税费、扩大就业、扶持教育、改革医保等一系列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的政策措施,下决心做到“全民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江西贫困山区看望群众,当老百姓向他竖大拇指称赞时,总书记却谦逊地说:“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这是何等博大的政治胸襟和为民情怀。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地向党中央、习总书记看齐,思想要求实、工作要务实、作风要扎实,在作决策、定规划、搞建设时,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意见当作第一参考,把群众的评判当作第一标准,把群众的事看得比天高、比地厚、比山重,再小的事也要用心去做,再难的事也要全力去办。

党员干部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要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建设的最前沿、改革的最前列。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要融入群众、又要高于群众,也就是说,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党员干部应义不容辞冲锋在前,甚至为了群众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当遇到利益分配调整时,党员干部应主动谦让、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带头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纵览我们党100年奋斗史,无数先烈和英模抛头颅、洒热血,勇于开拓、甘于奉献,为了理想和事业无怨无悔,形成了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高地,这也正是人民群众知党爱党跟党走的重要原因所在。新的形势下,党执政的时代条件虽然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党始终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性质、宗旨没有变,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变,对党员干部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不会变。我们要自觉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展现新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赢得人民群众信任信赖。

我们党100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70多年的翻天巨变、改革开放40多年的辉煌成就,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展开的不懈奋斗。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民”思想历来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对此,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有清醒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须臾不可偏离、一刻不能改变,要坚持每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的形象,查查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偏离了党章的要求,有没有损害人民利益。只有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才能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使我们赢得了亿万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但进入新世纪,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群众权力焦虑、利益敏感不断增加,我们党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有所加大。同时,一些党员干部也缺失了联系群众的能力,疏离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甚至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总觉得“自己高明、别人不行”,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为此,重申、重叙、重塑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情感,显得尤为迫切。面对群众的批评和期盼,每一个党员和党员干部要有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强调的态度:“不怕”“不管”“只要”“改正”。要始终牢记,“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就一定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必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请教。但是,“身处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市场经济时期的党员干部,极易多了份对世界纵横捭阖的视野,却少了些与群众自发天然的联系”。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都有所缺失。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只有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才能杜绝官僚主义的潜滋暗长,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只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带着真情教育干部、带着亲情服务群众、带着激情干好工作,才能团结人民,凝聚民心,激发斗志。

“为民情怀”,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永葆“为民情怀”,首先要认真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自己是服务对象,怎么办。只要真正地换位思考,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矛盾,即使解决不了,也会得到群众的谅解和理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永葆“为民情怀”是党的干部必须坚守的政治素养,无私奉献是新时期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基石。党员干部只有常怀“为民”之心才能心系群众、融入群众,将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庆阳市商务局)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