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红高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万祥

周末,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翩然而至。我突然来了兴致,相约朋友驱车去乡下看秋景。

沿途的雨雾蒙蒙像农家飘过的炊烟,袅袅缭绕在山间,漫散如云。车子刚转进一个偏远的湾掌,那一片连着一片几近绝迹的高粱林突然撞进眼睑:齐齐整整的腰身儿,羞红脸儿的穗子,微风拂过,深绿的叶子滴答着露水,频频颔首……瞬间,一种温暖,一种记忆,袭上心头。哦,我的红高粱,久违了!

播种、收获高粱,曾经是家乡最重要的农事。每年惊蛰过后,乡亲们就会筛选饱满的颗粒种子,在做了记号的地块上施肥、耕耱,等待一场透雨,挖穴点播。

“高粱开花连天旱,坐在家里吃好饭。”高粱是耐旱作物,不择田土,更喜欢山地薄土,而且产量高,那时家家户户总是把那些比较贫瘠的土地种上高粱,房前屋后、田坎地边也要见缝插针,哪怕只能种三五棵也不撂下。

这憨厚、淳朴的高粱,就和那些经营它们的庄稼人一样实实在在。不论土地条件优劣,只要种下了,它们都会无怨无悔地生长、开花、结果,最终给予回报,毫不吝啬地奉献上自己沉甸甸的果实。

高粱红了,乡村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红红的高粱穗,像一盏盏红灯笼,像熊熊燃烧的火把,像烧红了天边的霞光。山风一来,随风摇曳,飘摇出醉人的美丽。

选择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收割那一片片火红的红高粱是家家户户的大事。

秋风乍起,乡亲们在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里,用镰刀割下高粱穗,用背篼或者箩筐背回、挑回家,整齐地摆放在院落或打麦场上晾晒,或者扎成把挂在屋檐下的木杆上,门前的树杈上。这零星的高粱穗集中在一起,在太阳的炙烤下变得越来越红,院落里、麦场里、屋檐下,树杈上,顿时红成一片,成为秋日农家最绚丽的风景。等籽粒稍微松动,大人们就利用中午、晚上的闲暇时间,甩起链枷脱出高粱粒,去壳成高粱米。这珠圆玉润的高粱米,饱满红润。捧起仔细闻闻,散着淡淡的清香,是雨露滋养和汗水浇灌酿出的独特芬芳。

这个时候,高粱秸秆地里便成了我们期待和向往的乐园。我们会约上邻家的小伙伴,钻进高粱地,除了能追逐着那些敏捷狡猾的野兔外,主要任务是期盼亭亭玉立的高粱秸秆快点被秋冬的暖阳晒干。然后在哥哥们的指导下,我常常把干嘣嘣的高粱秸秆一节一节折下来,选一节又长又好的秆节,剥起一根根蔑皮穿在秸秆芯里做弦,再用末端接穗的细长秆秆做弓子,来回拉动即可发类似与二胡一样的吱悠声,一乐为快;后来我又把好多节秸秆挑起蔑皮用接穗的长串秆联在一起,把它做成一排排像扬琴一样的乐器,支起来用细长秸秆敲打,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还有把高粱的秸秆蔑皮剥下来与里面的穰穰一起做成“眼镜”或类似变形金刚一样的小玩具,相互追逐嬉闹,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很多乐趣。

说起高粱米,也有香喷喷的记忆。高粱米是家乡人酿酒和做醋的好原料,也是母亲给我做醪糟吃的美食。高粱醪糟与糯米醪糟相比,更有劲道。可以用刚脱出来的湿高粱米直接蒸煮,或者用干高粱米泡上一晚再蒸煮,直到米粒开花,然后用清水淘洗,或者加水打散,拌入酒曲,装入盆里、罐里密封,用棉絮、旧衣服包裹保温,发酵两三天,香喷喷的醪糟就大功告成了。一罐醪糟,前前后后得花好几天,脱粒、蒸煮、制作、守候……母亲用她的耐心,为我们酿制出“独一无二”的美食。这醪糟的醇香,这醉人的温情,如陈年老酒,越来越浓地弥漫着,今生难忘。

高粱面更是我们小时候一年四季常吃的食物,当父亲把高粱米拉到集镇附近有电的村庄,加工成面粉拉回来之后,奶奶把高粱面和好,用双手啪啪啪拍成一个个像烧饼一样的高粱面锅巴,贴在姐姐烧热的锅里,蒸熟之后,一股喷香的高粱面锅巴的香味从灶房飘到小院子里,再飘到我们每个贪吃的孩子的鼻孔,真是透香透香的。

高粱面锅巴一面是软的,另一面是脆脆的,蘸上酱之后,味道就更加好吃了。

高粱全身都是宝,脱粒后的穗子也是不能丢弃的,整理好后用来扎扫帚用。高粱穗笤帚现在几乎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只在一些乡场还有零星售卖,众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也许听都没听说过。但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高粱穗笤帚是农村家家户户必备的一种扫除工具,经济实用,而且看上去很美。

有道是:“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高粱虽说是粗粮,但在食品短缺的年代,它一度又是乡亲们的主食之一,它塑造了我们的躯体和生命,也成为记忆里最美丽的风景。随着温饱岁月的到来,昔日作为主食的高粱已经基本退出了餐桌,就像岁月的史书,被搁上了记忆的书架。这几年,在城市谋生的我,不仅很少看到高粱了,而且也几乎再没有吃到过高粱做的美食。即便长期生长在农村的年轻一代,如果不去仔细找寻一番,也很难再发现高粱的身影。但高粱对我此生而言,应该是最美的作物,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不离不弃,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记忆中,许多次对家乡的深情回忆,都是被高粱点燃的,每想起一望无际的田野,火红的高粱就映入眼帘,仿佛它们一直生长着,仿佛家乡喜欢高粱的那代庄稼人一直在地里劳作着,守望了多少缱绻缠绵的往事,激荡了多少青春的情怀。

如今,行走在家乡的村道上,眼前这漫山遍野的红高粱,在太阳的映照下红得耀眼、红得醉人,就像一面红色的旗帜在召唤,把家乡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感染成一道道永恒的风景,让我沉醉。望穗子“漫山红遍”,听叶子随风飘动发出的沙沙声响,述说着新时代的变迁,更使我的心绪飞扬。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