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田治江 | 忽有友人捎书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00年的某一天,路岗专门给我送来了一本书,说这是张海明给我捎来的,是他出版的又一本新书。这已不是张海明第一次给我捎书了,在我的书柜里,还有他先后捎给我他的《赤子情怀》《大地》等文学作品集。

而这次给我捎来的却是《学习实践懂真知》,是一本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考、体会及理论文章文集,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印有这样一行字:“兰州市文联传承繁荣兰州文艺,扶持优秀‘艺术人才’工程”。这说明这本书是列入兰州市扶持出版工程而出版的理论文集,让我很意外,也很惊喜。

和张海明相识,缘于二十多年前他在环县时创办的《荒原树》诗报,正是由于有那一张小小的诗报,我认识了张海明,也认识了路岗、张志怀、谭梦琳、胡红等一批文学爱好者。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路岗后来由环县调到了西峰,我们现在住在一个小区的同一栋楼里。我周末过到西峰,总会和他相约,一起在楼下走几圈,相互交流一下最近各自读了什么书,写了什么稿子。我写的一些稿子,也是告诉他大体的内容和标题。路岗会说,这标题不行,再想。一些稿子的标题就是我说一个,他否定一个,或者他说一个我否定一个,在这样反复多次的情况下,最后才能确定一个我们俩都基本认可的题目。谭梦琳也早调到了西峰,胡红好像也去了兰州,都很少联系了。

张海明我们一直联系着。记得有一年,张海明路过庆城时还专门给我送来了他负责编辑的环县皮影的相关资料和光盘。他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连一杯水都没有喝,我心里一直很内疚。

后来,他离开环县,去了兰州,尽管见面的机会更少了,但他每有新书出版,总会千方百计地给我捎一本。这让我心里很感动,也很温暖。

这次他捎来的这本书,更是让我刮目相看。说真的,政治学习之类的理论或心得体会文章,我每年都会按单位或上级的要求写好多篇,但实话实说都是应景文章,尽管也努力地去思考、去撰写、去完成,但写了就算完成任务了,没有深挖,更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更没有想过收集起来,有朝一日结集出版。

张海明却不同,在搞好工作之余,在搞文学创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并积极思考和撰写了一大批理论和心得体会文章,从他这在本书的后记里得知共有48篇,他选择了38篇27万字结集出版,内容涉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城市管理、文学艺术、家风家教等多个方面。从中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极勤奋、极用心的人,更是一个极有心之人。这么多年来,不但在文学创作上成果丰收,先后出版了六、七本文学作品,而且从出版时间来看,几乎都是每隔三到四年就能出一本作品,这样的速度让人敬佩。他的这本理论文集,在出版不久,就在兰州召开了座谈会,对一本理论文集专门开座谈会,这是很少见的,也充分说明这本书得到了组织和更多人的认可、支持。

通过他的这本书,让我思考了许多,也感慨良多。一件事,无论大小与贵贱,只要你不懈地坚持下去,努力下去,总会有收获的。而我们许多人就是不重视,不努力,也不坚持。同时,任何一种文体或者文字本身,都没有高低与贵贱之分,写好了,付出了,下功夫了,都会同样精彩,也会同样打动人心。

这正是张海明的不同之处,可贵之处。也是我拿到这本书后,快一年了才写这样一篇文章的原因,翻阅和回味良久,思考和斟酌良久,才慢慢体会到他的可贵之处,不易之处,也才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打动我的不只是那些文章,更重要的是他的那种勤奋又执著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突然就想起读到过的一句诗,“忽有故人心上过,乃是虹生与子潇。”在网络异常发达的今天,能时常收到友人捎来的书,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


编辑:刘家玮责任编辑:刘家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