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喜迎党代会 奋进这五年】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庆阳市健全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经济社会支撑能力综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立

庆阳网讯(记者 杜斌伟 )银西高铁全线开通,庆阳老区再次跑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一条条市政“断头路”“卡脖子路”顺利贯通,通畅的城市微循环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黄河水引上董志塬,庆阳市区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网络通信链路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助力庆阳绿色转型发展……近年来,我市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石。

庆阳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群众对路的渴望一直很强烈。我市紧紧围绕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架构,一体推进高速公路联网畅通、普通国省道提级改造、“四好农村路”全域覆盖、临空经济增效扩量、综合运输。

一份来自市发展改革委的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总量达到4251条16398公里,以青兰高速、甜永高速、银西高铁为主通道,国省道为主干线的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华池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庆阳机场开通6条航线,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8万人次;1261个建制村直接通邮,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3.04亿元,同比增长26.4%,总量及增速居全省第三。

如今,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立,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庆阳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封闭的“铁三角”变成了交通通达的“金三角”,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水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庆阳市区规模和人口不断壮大,城区供水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加之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问题并存,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相继兴建了芡子沟、五台山、莲花寺、小盘河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和人饮灌溉工程。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规模以上(日供水量20立方米以上)机电井工程1885处、各类农村供水工程10.37万处;建成水库28座,水库总库容6.5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149万立方米,现状年供水量3438万立方米;建成千亩以上灌区25处,万亩以上中型灌区13处;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集中供水率达到82%,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6%。

随着一处处水利工程的实施,水利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庆阳农村饮水正在实现从“有水吃”向“吃好水”转变。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市着眼于提升城镇群众生活品质,强化政策集成和政策对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和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让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

截至2020年底,市区、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7.88平方公里,庆阳市被确定为国家海绵试点城市和省级节水型城市,庆城县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宁县被评为省级园林县城。城市(县城)建成区道路总里程达到463.29公里,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路网密度5.87公里;建成自来水厂(站)11座,综合生产日供水能力10.45万立方米;建成集中供热热源厂22座,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95.19%;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填埋场8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37%;现有的9座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于2020年底前已全部完成提标改造。通过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市区17个内涝积水点得到全面整治,排水防涝能力达到30年一遇,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

通信基础设施支撑增强

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庆阳被确定承担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任务。这是庆阳的幸运,也是对庆阳大力发展通信基础设施的肯定。

近年来,通过“宽带中国”战略“光网庆阳”,全市智慧传输主干网容量和传输速率稳步提升,光纤网络建设、MSTP专网建设和IP城域网升级改造等全面完成,116个乡镇1261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光纤宽带覆盖。2020年,全市5G站点新建、改造711个基站,目前运营商已基本完成5G设备全量开通,已实现西峰城区和7个县城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5G规模化商用逐步开展,5G在垂直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2020年11月,全国“东数西算”产业联盟头部企业·金山云正式落户庆阳,标志着甘肃省“东数西算”试点首个项目正式启动,庆阳“数字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机遇,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