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南梁来了刘志丹,带着队伍上横山,呼儿嘿哟,黄土塬上红了天。呼儿嘿哟,黄土塬上红了天……”1月16日晚,甘歌小剧场里歌声飞扬——由省歌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呼儿嘿哟》在这里进行首次带妆联排。
民族歌剧《呼儿嘿哟》首次联排现场。
赓续红色血脉,回望南梁热土。原创民族歌剧《呼儿嘿哟》是省歌剧院继2014年原创歌剧《貂蝉》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原创歌剧,以南梁革命根据地上发生的历史故事为原型。
记住最可爱的人
原创民族歌剧《呼儿嘿哟》讲述的是80多年前发生在陕甘边区朴实而悲壮的故事:受伤的红军供给科教导员周中塬为保护红军物资与敌周旋,南梁百姓为了保护红军舍生忘死。最终,教导员掩护百姓护送藏宝图安全离开,自己却不幸牺牲。
为时代塑像,为人民立传,这是艺术的使命。
“通过歌剧的艺术形式,诠释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铸就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呼儿嘿哟》编剧李天圣说,革命先烈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在重要关头,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人民群众之所以可爱,正是因为他们时刻与共产党人生死与共,风雨同舟,“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远歌唱。”
全剧除序与尾声,主体部分由《重伤襄救》《独闯龙潭》《军民情深》《临危托付》《大义无畏》五幕构成,围绕保护红军留下的重要物资这一核心徐徐展开,通过营造一次次的冲突与抉择,生动塑造了一个个善良、勇敢、坚毅、大无畏的鲜明人物形象。
民族歌剧《呼儿嘿哟》剧照。
为更好呈现《呼儿嗨哟》,此次创作特邀著名文艺评论家蒋力担纲导演,吉林市歌舞团音乐总监杨壮作曲,著名指挥家王燕担纲指挥。
出人,才能出戏;出戏,更要育人;这是双循环。据介绍,为更好地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呼儿嗨哟》其余主创人员均由省歌剧院演职员扛鼎——
李天圣、马霞担任编剧,孙中伟、熊晖、王文婕、于博、陈莉等担任主要演员,舞美、灯光、多媒体、服装、道具、化妆、音响均由该院中青年业务骨干担纲。
创作最有力的剧
当晚,是《呼儿嗨哟》首次联排。在著名指挥家王燕执棒下,在甘肃交响乐团演奏中,省歌剧院百余名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用心的表演,以歌剧独有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唱响了一曲红色赞歌。
“故事饱满、人物鲜活,以戏剧冲突凸显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陇东民歌元素贯穿全剧,体现出深厚的地域文化。”
“交响乐中增加了板胡、唢呐、琵琶、大鼓等特色民族乐器,用音乐勾勒出了陇东的沟壑纵深。”
当晚,杨建仁、张林涛、景作人、肖美鹿、严森林等省内外业界人士和专家观看了首次联排,并在联排后的研讨会上,给予《呼儿嗨哟》积极评价。
《呼儿嗨哟》首次联排后,举办研讨会。
“该剧已具备成为精品的雏形,但尚需精心打磨。”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与会嘉宾从不同视角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病症”开出“良方”,更寄予厚望,“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行打磨、打磨,再打磨,齐心协力将该剧打造成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南梁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之一,不仅在过去指引革命走向了成功,而且在当下、未来也具有真理的伟力。”省歌剧院院长李天圣表示,省歌剧院将把革命历史当成最好的营养剂,大力弘扬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守初心,担使命,力争让民族歌剧《呼儿嘿哟》成为我省戏剧舞台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图片由省歌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