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文璟 | 环州春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初春的环州,柔软的空气透着些许暖意,河水裹着冰块缓缓地游走,果树的枝丫鼓起了包裹的花蕾,河边的柳条已经抽出嫩芽,梯田里的麦苗为早春穿上了第一层内衣。一缕缕春风吹过,太阳缓缓地洒在大地上,拂起的粒粒尘埃,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城镇楼房鳞次栉比,村庄田舍错落有致。

环州的春天的确来得较晚,被“春纱”遮盖的时候,总希望有一场好雨。雨水浸润大地,漫山遍野被轻雾气笼罩着,清新,湿润,如水墨画一般美丽。“出门望土丘,滴雨贵如油”,春雨如丝亦如诗,一声春雷,淅淅沥沥地落到地面,人们就会喜出望外,多少诗情画意,在文人墨客笔下挥洒,连忧国忧民的唐代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也舒展了眉头吟起诗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冬天的时候,人们都盼望春天,因为春天意味着新生和成长,就像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希望长成刚强成熟的青壮年。但在春天,我还是比较怀念冬天的景致,尤其偏爱冬天的雪。大雪如约而来,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冰封雪盖,万物静穆,寒林枯树挂满冰,树木枝干积满新雪,厚厚雪层覆压地面的枯草,秋收后的玉米秆堆放在田间地头,仿佛一座座矮矮的雪山。整个世界在一片冷艳静美之中,犹如一位超凡脱俗的仙子,容貌娇美清纯,既不孤傲矜持,也不柔弱轻浮,如同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钟爱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数九寒天,土疙瘩冻得像石头一样僵硬,封冻的大地却充满期待解封的希望,冰雪为缺水的农村带来了欣喜,村民就用钢钎凿冰块,干净透明如玻璃般的冰块,放在缸里,融化成水,比平时窖里井里的水清澈透明,母亲喜欢用冰消的水烧汤,熬成的小米粥,上面飘着一坨一坨的油花儿。孩子们更喜欢把冰块放在嘴里咯吱咯吱地嚼,就像现在的孩子吃冰激凌一样,吃了也不会生肠胃病。后来才知道泉水、井水和窖水掺杂着矿物质,所以味苦、咸,结晶的冰简直就是天然净化了的矿泉水。

但毕竟冬天要到春天的,春姑娘羞涩地姗姗而来,浑身上下带着沙尘。也许是她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了,刻意放慢脚步,等待一场好雨的沐浴,把自己梳妆打扮好,给大家呈现她最漂亮的一面。然而人们已经习惯了春姑娘的迟缓,急不可耐地去迎接、去拥抱。或明或暗的苜蓿刚刚探头,大人就让小孩去掐头,揪上一箩筐,提回家把柴草拣除掉,然后用水洗干净,浇上腌制的杏醋,再拌上辣面和盐,新年首道新鲜的蔬菜吃到口了。母亲有时候用苜蓿做卜拉,拌些粗面揉均匀,上锅蒸熟,浇上油,拌上盐和蒜,味厚而筋道,我们当主食吃。初春最深的记忆,就是绿油油的紫花苜蓿,以至于特别钟情那旱地里的牧草之王,它不仅仅是初春旱地里最养眼的风景,也是一种调养生态的精神标识。大旱的时候,庄稼可能会颗粒无收,但裸露在黄土地上的那一片片一块块一层层的苜蓿不枯萎、不衰败,把馨香献给人类。“二牛抬杠”漫长的岁月里,紫花苜蓿与农民紧密相依,把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紧紧地裹在一起。苜蓿沟洼、山坡可以种,农田可以种,苜蓿能喂牲口,牲口可以下沟驮水浇地,羊可以换粮,牲口可以把粮驮回来。我写过一首拙诗,虽很僵硬,但对紫花苜蓿给予了礼赞:萃高百草贵为王,结伴天涯即故乡。生就风流戴紫冠,长成素雅拥青装。春来碎骨成佳味,夏去粉身为食粮。三刈何患纵天笑,重来向土报馨香。

春风吹暖花盛开,不论天下不下雨,春风总是带着暖意的,暖风吹拂,鲜花盛开。灿烂的春光,简直就是百花的舞台,杏树则是第一个闪亮登场的。刚参加工作在基层乡镇工作,不免要和农村接触,给农民宣传政策、组织学习县上的文件精神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百万亩基地”,一个是“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一个是“百万亩杏树工程基地”。至今想来,当时的县委、县政府的眼光真是高远,一项是生态草,一项是经济林,两项都是冲着生态与经济双赢目标的。二十五年过去了,环县人没有放弃这样的目标,每当看到遒劲的杏树和成片的苜蓿,你就会想到勤劳质朴的环县人,凭着满腔热情,用汗水在荒山坡镌刻着涵养生态的印记,并且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神话。辛劳的祖辈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燃烧了心血,流干了汗水,拉庄子、推梯田、打水窖、修道路、春种秋收、牧羊喂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无情的痕迹爬满他们的额头,那些树木和花草,就像刻下的一道道不朽的丰碑。仿佛江南的灵动在于水,而大西北的灵动就在于树和草。花海仿佛一片片的涟漪,由近及远,一圈圈扩散开来,把收获的希望萦绕在漫山遍野,让原生态的黄土高坡焕发出斑斓的色调。

杏花还未唱罢,桃花、梨花、苹果花次第登场,大片的桃树、梨树,枝枝杈杈,曲折伸展,虬龙般盘绕。车行山村,窗外粉的杏花、红的桃花、白的梨花,树树千姿、朵朵百态。置身于花海,你会摒弃世俗的繁杂浮躁。休憩在路边,畅游花林,越往深处走,花朵越繁盛,蜜蜂缠着绽放的花蕊,娇娆花儿好像害羞的样子,任它恣意作欢。我常会在树下席地而坐而卧,细致观望花的身姿、花的容貌、花的风韵,经常用手机的微距放大花瓣的细脉、定格花蕊的粉粒,镜头聚焦精彩画面,快门声不绝于耳,面带笑容的春花尽被收入方寸之间,春之美常晒微信朋友圈内。  季节变换、时序更替,春天总是要步入夏天的,尽管落花无情,但却孕育了新的生命,粒粒种子、累累果实,都是在暴风骤雨的夏季成熟的。就像人的成长一样,总是从无忧无虑的懵懂孩子到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年,吸收日月精华,储备生存力量,养育子孙后代,回报大地抚养,最后归于地下,等待下一个轮回。混沌的宇宙里,年华就像易逝的春光,把山村装扮得灿烂明媚,虽然匆匆而过,但给大地留下了丰裕的景象和善美的形象。

每当此时,我远眺苍穹漂浮的尘埃,凝视恣意绽放的鲜花,回想父母被岁月压弯的身躯,感动为生活自强不息的人们,仿佛看到孔夫子站在高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由使人想起伟人的一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不老人易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趁着年轻,珍惜时光,不负韶华。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