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铁血诗魂(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巩世锋

蒙学少年志存高远

王孝锡,字遂五,1903年2月18日生于甘肃省宁县太昌镇西壕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进入太昌小学读书,因为他自幼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成绩优异,性格刚毅,受到老师的赞赏。1918年,15岁的王孝锡从太昌小学毕业后,徒步去平凉考入甘肃省立第二中学。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东端的交通要冲和重要商埠,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陇东唯一的一所省立中学就设在这里。

王孝锡埋头学习书本知识,十分刻苦。进校时间不长,他的作文就受到了老师赏识,常常因见解独到、文笔流畅作为“范文”在同学中间传阅。1918年的9月30日,王孝锡在一个手抄本上写了如下诗句:

明月不须云点缀,

好山也得树装模。

远山含紫气,

芳树发春辉。

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王孝锡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受到了新思想的启蒙教育。他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这为王孝锡之后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是王孝锡在读书时写的一首感怀诗:

金风飒飒万物愁,

人生韶华不可留。

忽听壁外纵铮声,

树叶乘时飘弥球。

诗中“纵铮声”,乃金属相击声,借欧阳修《秋声赋》“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句。可见他从小就喜爱诗词,并以此抒发自己的胸怀和抱负。1920年5月18日,平凉当局为封建遗老魏宝山举行所谓“地方特别纪念会”,学校参加了这个活动,王孝锡当场发表演说,公开表示反对,被校方以“唆乱秩序”“深堪痛恨”为由开除了学籍。王孝锡惜别了母校,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了回家的行程。当时王孝锡并不气馁,对前途充满着信心。他写了一首题为《秋风歌》的新诗,表达他的胸怀与抱负:

明皎皎天高气清,

音朗朗远来飞鸿。

风过东篱香满座,

黄叶飘落动远人。

志在振去从戌,

黄沙血染,

草木静宁。

1920年9月初,16岁的王孝锡背着行李,又从太昌老家出发,翻山越岭,步行到千里之外的兰州,考入兰州国语讲习所就读。王孝锡在兰州国语讲习所学习的时候,正逢“五四”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1920年8月至10月,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上海、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由于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从9月份起,《新青年》及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公开发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除利用自己已有的报刊宣传马列主义外,还相继办起了自己的刊物。在北京上学的甘肃籍学生也在京成立了“新陇社”,并创办了《新陇》月刊,宗旨是启发“陇人之觉悟奋发及污浊社会之改良”。《新陇》月刊大量转载《新青年》上的文章和李大钊、陈独秀等抨击时弊的力作,对甘肃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妇女问题等发表全新见解和议论,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北京的甘肃籍学生及时向省内输送包括《新陇》月刊在内的各种进步思潮书刊。王孝锡对得到的《新陇》月刊爱不释手,认真阅读,不断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熏陶,并在兰州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游行示威活动。1921年1月17日,王孝锡在兰州国语讲习所学习期满,领到了由所长邓宗签发的国语讲习所的毕业证书。这时候,有同学来信说甘肃省立第二中学校长张廷选调离,由胡师文接任了校长职务。王孝锡又回到母校继续学业。

1923年秋,王孝锡在甘肃省立第二中学修业期满,将要毕业。中秋时节,他和10多位同学相约,在离开母校以前,到平凉崆峒山开展了一次郊游。崆峒山位于平凉市城西,属六盘山一条支脉,这座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和“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这天一早,王孝锡和同学们朝崆峒山进发。他们走过三天门,就看到了峥嵘崔嵬的崆峒山像一头昂首长啸的雄狮,屹立在起伏的山峦之间。山头松柏参天,林木葱茏,山势磅礴,雄伟壮观,迎向王孝锡和同学们的不是道路平缓的山岭,而是高达千仞的峭壁。离山还有10多里路程,险峻挺拔的山头似乎就要迎面扑来。高峰之巅的楼阁庙宇,也已依稀可辨了。

早晨,正是崆峒景色最好的时候。这里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似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8台、9宫、12院、42座建筑群和72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

王孝锡和同学们沿着陡峭的登山小道,经紫霄宫、黄帝问道宫,扶着铁链,经过牌坊门,便到达主峰翠屏峰。他们站立高峰之巅,极目远眺,云山相接,各处胜景,尽收眼底。在谈到毕业后的去向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要投笔从戎,决心用枪杆子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有的说,国家正在用人之际,要赶紧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投入到救国救民的火热斗争中去。当同学们问及王孝锡毕业后去向时,他说:“没有知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要想救国救民、振兴中华,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我要报考大学,继续深造,使自己成为改造社会,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

献身革命唤起民众

1924年3月,王孝锡考入国立西北大学。这时,已有不少共产党员受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的委派,前来西安开展工作。在西北大学任教的共产党员,也开始在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渴望追求真理的王孝锡,很快结识了以西北大学文科主持和教授身份从事党的活动的刘含初、中国共产党西安党团负责人魏野畴以及李应良、吕佑乾等早期著名的共产党人,从他们那里得到并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从而自觉投身革命,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和反军阀的斗争。

1925年5月,担任西北大学学生会会长的王孝锡,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陕西督军吴新田的黑暗统治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带领同学们走出校门,上街串巷,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制造“五卅惨案”的真相和反动军阀卖国媚外的丑恶行径,使更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提高了觉悟,加入斗争行列。他还在校内发起组织“青年社”,与社员们一起阅读革命刊物和进步作品,共同探讨人生,认识社会,启发和引导同学们向党组织靠拢。

1925年暑假期间,王孝锡与几位同乡同学一起徒步回家,在沿途村镇,利用一切机会发表演说,宣传五卅运动,扩大革命影响,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斗争。他的演说情绪激昂,言辞感人,吸引了不少民众。回到家乡宁县太昌后,王孝锡与任鼎昌、王彦圣、王之经等同学一起,建立了甘肃最早的青年社组织,发展社员30多名,王孝锡组织青年社成员进行宣誓,并提出了“改造社会”“改造人生观”的口号。他们利用乡间集日上街宣传,介绍全国反帝反封建和反军阀斗争情况,揭露“五卅惨案”真相,向农民群众灌输革命思想。引导乡亲们移风易俗,使新思想、新观念在闭塞落后的陇东农村生根发芽,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

回到学校以后,王孝锡又在西北大学发起组织“旅陕青年会”,吸收甘、宁、青等省同学参加,号召大家在与故乡亲友通信和交往中,宣传进步思想,扩大革命影响。他还起草发表了《告陇东十七县父老兄弟书》,以现实启迪民众觉悟,鼓励他们与封建势力作斗争。1925年12月下旬,他又积极参加西北大学“非基督教运动大同盟”的各项活动,与牧师、传教士进行辩论,揭露他们以宗教为幌子,愚弄、欺骗、侵略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王孝锡经受了考验与锻炼。1925年,由刘含初、魏野畴同志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4月至11月,北洋军阀吴佩孚派心腹刘镇华为陕甘剿匪总司令,率8师之众入潼关,到4月初刘镇华部队兵临西安城下。这时,在进步力量的配合下,杨虎城驻进西安,团结陕军,依靠进步力量,抗击刘镇华部队的围攻,坚守西安古城。这期间,在中共西安党的负责人魏野畴的领导下,王孝锡与吕佑乾、黄平万、吴化之、雷晋笙等共产党员一起,坚持了长达8个月的“反围城”斗争。暑假期间,他们在陕西省立一中办起暑期学校,各校师生参加者千余人。暑期学校设有社会科学班和自然科学班,主要学习人类进化史、唯物史观、马列学说及其他科学知识。王孝锡等人都是暑期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当时,由于城内军民人口骤然增加,守城时间过长,城内粮食供应极度困难。一切可以食用的动植物、皮革制品、药材、豆渣均搜罗殆尽。后来捕食麻雀、挖野菜充饥。在这种情况下,王孝锡组织同学们维持和稳定社会秩序,安定人心,直到守城斗争取得最后胜利。

西安解围后,王孝锡与刘含初、李银连、吕佑乾等人在西北政治会议上提出,改造西北大学为中山学院,以适应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山学院成立后,首先培训了一批前方急需的政治工作人员,派到冯玉祥部队各军、师中去,加强了党在部队的力量。继之,又设立了农民运动班、妇女运动班等,为我党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

奉命整理甘肃党务

1927年,中共西安党组织拟派王孝锡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因为交涉出国学习费用,常与冯玉祥接触。王孝锡“善谈论和冒险能力与尚武精神,深得冯玉祥赏识”,冯以此人有才,常与其谈论。3月,为了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在冯玉祥部工作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刘伯坚,借国民党西北政治委员会决定派人整顿甘肃党务的机会,推荐王孝锡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与胡廷珍、保至善、马凌山等共产党员一起,前往兰州整顿甘肃党务。冯玉祥也认为中国革命正在用人之际,主张王孝锡不要立即出国学习。当时,西北革命形势同全国一样,正处于高潮,需要大量党的优秀骨干去开展工作。于是,王孝锡放弃了出国学习的机会,与胡廷珍、保至善、马凌山相继到达西北边陲兰州。

王孝锡到达兰州后,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便于开展活动,首先整顿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王孝锡任青年部长,保至善任农工部长,胡廷珍、马凌山担任委员。选拔一批国民党左派参加了领导工作,从而加强了省党部的进步力量,同时改组了中共甘肃特支,建立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王孝锡任组织委员。他还担任甘肃省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肃政治委员会会长及第二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处处长等职,以其合法身份,卓有成效地加强和开展了党的工作。为了推动整个兰州地区革命斗争深入发展,王孝锡以省督办公署名义主持颁发了《最近宣传大纲》《党务指导工作方针》《中山俱乐部设备纲要》等训令,要求突出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各县普遍建立工会、农会及其他人民团体。就在对国民党省党部整顿就绪之后,王孝锡立即着手建立青年社的筹备工作,他们相继在兰州一中、师范、女师、工校、农校等10多所学校建立了筹备会,发展社员300多名。4月上旬的一天,兰州青年社在甘肃省教育会礼堂召开成立大会,王孝锡担任大会主席。他郑重宣布青年社正式成立,并作了报告,说明青年社的任务是团结一切爱国青年反帝、反封建,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奋勇斗争。会上,王孝锡被选为青年社社长,马凌山为书记。青年社在王孝锡的领导下,配合党的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创办了《妇女之声》《醒狮周刊》等报刊,广为发行,使古城兰州呈现出一派生气。随后平凉、临夏等地的青年社也相继成立,团结了一大批青年,扩大了革命影响。对此,国民党右派势力深感不安,他们在《劲报》上撰文惊呼:王孝锡等人“抵甘后,大肆活动,组织CY,青年学生参加者甚众,并分布甘肃临近各县。甘肃全境已充满赤色恐怖”。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兰州地区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车夫、理发、邮电等行业相继建立了工会,七里河、西固等地也建立起农民协会。王孝锡满腔热情地参加成立大会,并发表演说,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广大工人、农民团结起来,为改变自己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而斗争。王孝锡的演说很有启发性和鼓动性,深受民众欢迎。工人、学生以及军队中下层官兵,纷纷邀请他去演说,他一时成为兰州地区政治活动中的风云人物。

风云突变逼迫离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兰州的国民党右派势力重新抬头,为了打击其反动气焰,王孝锡、胡廷珍等在省政府门前召开了一次反蒋大会。主持会议的王孝锡手持喇叭,愤怒声讨了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投靠帝国主义、勾结地主资产阶级、破坏国共合作的反革命罪行。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余位共产党人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曾经和王孝锡在西安开展革命活动的李银连也和李大钊一起惨遭杀害。6月7日,王孝锡按照中共兰州特支的决定,在兰州东教场主持召开了有各界人士参加的李大钊烈士追悼会。他向参加追悼会的各界人士介绍了李大钊的革命事迹和遇难经过,号召大家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前进。他指示第二军事政治学校校报出了一期《追悼北京死难烈士专号》,详细报道了李大钊等烈士遇难情况。并满怀悲愤之情,奋笔写下了《悼北京死难烈士》的长诗,刊登在这期专号上:

霹雳一声,

在阴霾沉沉、妖气弥漫的北京,

现出了霞光万道——

主义的鲜花,

烈士的血星,

表现在帝国主义的发抖中。

你们的精神,

高唱在民族解放运动中;

你们的声音,

革命导师,

人类明星。

你们一面引颈、一面高呼:

“枪弹是革命者的饭食,

死是革命者的归宿,

为了被压迫民族最后胜利。”

这是何等的悲壮啊!

你们是为党,

为国,

为全人类解放而牺牲。

这是何等的光荣!

后死者的我们,

恨不能列于诸君子林,

与贼拼命。

真羞!

真惭愧!

可是诸君的鲜血,

深注在我们的脑中。

应当怎样努力?

前进!奋斗!杀贼!

才能完成你们未竟之功,

慰你们在天之灵。

这两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会议,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打击了反动派的气焰,唤起了广大群众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觉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完全投靠了帝国主义,并勾结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彻底执行反苏、反共、反人民的政策。1927年6月10日郑州会议、6月19日徐州会议和7月15日武汉会议之后,冯玉祥与蒋介石、汪精卫合谋,公开背叛革命,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开始“礼送”共产党。6月22日,冯玉祥电调王孝锡、胡廷珍、马凌山、保至善到郑州、开封开会,实际是“礼送”他们离甘。当天,兰州市各界有关人士共80多人,在五泉山麻尼寺召开欢送会,不明真相的王孝锡等4人就这样离开了兰州。

千里寻党奔赴武汉

1927年6月下旬,王孝锡、胡廷珍一行到达西安,见到了西安党的负责人之一赵葆华同志。他们听了赵葆华同志的介绍,才知道形势有变。经过研究马凌山临时留陕西工作,保至善经平凉回崇信原籍探亲,王孝锡、胡廷珍由先行从兰州到达西安担任西安党地下通讯员的李果陪同,到洛阳打探消息,然后一起去武汉向党中央请示行动方案。

王孝锡、胡廷珍、李果三人从西安出发,到达洛阳时已经是7月底了。王孝锡一行到达洛阳后,映入眼帘的洛阳古都满目荒凉,古迹荡然。在洛阳,王孝锡见到了在冯玉祥部前方慰劳宣传团工作的很多同学,进一步了解到了冯玉祥叛变革命的真相。王孝锡、胡廷珍决定直接去湖北汉口寻找党组织请示行动方案。他们三人乘火车前往武汉途中,火车过黑石关山洞时,煤气袭窗,烟雾滚滚。王孝锡凝视黑雾笼罩下的洞口,吟诗一首,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乌烟黑气袭车厢,

若小恶魔竟施狂。

长哨一声出洞去,

光明大现喜非常。

王孝锡、胡廷珍、李果一行到达武汉时,已经是8月上旬了。这时,党中央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刚刚结束。他们本想先到汉口长江书店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料在武汉《民国日报》上看到刊有长江书店登出的关门停业启事。鉴于长江书店已经停止营业和对外联系,经过多方寻访,王孝锡他们终于见到了参加“八七”会议的中共陕甘区委组织部长李子洲,李子洲向他们详细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党的“八七”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并把发动农民组织武装起义作为当时的主要任务,建立根据地,以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关于工作问题,李子洲代表组织,决定李果仍留西安担任地下交通员,王孝锡担任中央西北特派员,与胡廷珍一起回陕甘交界的宁(县)、长(武)、旬(邑)、彬(县)一带农村,建立基层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发动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政权,迅速扭转党在西北的被动局面。

回到秦陇家乡播火

王孝锡、胡廷珍、李果听了“八七”会议精神的传达,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决定立即返回陕甘,很快投入革命斗争中去。在离开武汉的前一天,他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浩荡长江在三楚大地与其最长的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王孝锡看着门前悬挂的苏轼撰书的“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的11字长联,心想,这真是气吞河岳、笔扫千军之作。他不禁胸怀一畅,俗虑全消,诗兴大发,慨然感怀,信口吟出了《长江》一诗:

大江滚滚浪排空,

革命高潮在望中。

破浪乘风今日事,

疆场纵马建丰功。

在龟山西麓,有一座汉阳第一大丛林的归元寺,它在辛亥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辛亥之役,黄兴率两湖义军抵御北洋军阀,曾在寺中设立总司令部。王孝锡想起黄兴勇健开国,宁静持身,果敢行事,出生入死的革命精神,又一次受到了鼓舞。他无心欣赏雕工精美、或坐或立、或卧或倚、神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很快离开了归元寺,回到了住处。第二天他们三人立即踏上了返回西安的旅途。

王孝锡、胡廷珍、李果三人乘坐马车,晓行夜宿,匆匆赶路。途经华阴县时,因车夫要回家置办粮草,他们决定上西岳华山一览祖国大好河山。在西岳华山极顶,举目远眺,群山起伏,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王孝锡面对这秀美河山,也口吟《登华山》诗一首而壮怀:

跨上苍龙游太空,

群峦环抱拱中峰。

登高一呼万山应,

声势如雷震苍穹。

王孝锡在这首大气磅礴的诗篇中,把华山中峰比作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把环侍在周围的小山比作广大人民群众,寓意只要大家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响应“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号召,广泛开展农民运动,发动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政权,革命势力就一定能像滚滚春雷响彻云天。

离开华山,王孝锡、胡廷珍、李果三人日夜兼程,第二天就到达西安。当时,西安古城已经处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他们在西安一时找不到党组织,又不能久留,就按照李子洲在武汉的指示,李果留西安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在蓝田、商县一带活动。王孝锡、胡廷珍一同回甘肃宁县太昌镇。

(未完待续)


编辑:刘家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