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上学,有一篇课文里写道:我和小明是好朋友,我们一块儿上学、放学,一块儿学习、玩耍。学了课文以后,“小明”就成了我们的同学,经常出现在作文里。那时候,写作文写“小明”好像是一个很流行的事。其实,同学中叫“小明”的并不多。
现在想起“小明”这个事,觉得有些好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明”却无处不在。曾经,说是一个农民进城办事,找了两个单位,都被告知:“你这个事不归我们管,要找有关部门办。”这个农民就满世界找那个叫“有关部门”的部门,就是找不到。最后,一位热心肠人问清原由,领着他办了事。他才知道,原来,“有关部门”并不是一个部门的名字。随着首问负责制和主办责任制等办法的实行,“有关部门”就不再“流行”了。
小时候,与“小明”一样流行的,还有一个名字,叫“雷锋”。听了雷锋故事以后,我们也天天想着法儿做好事。做了好事,大人夸奖时说:“这是谁家的娃娃呀?真乖!”我们常常回答:“我的名字叫雷锋!”一脸的骄傲。
我的同学不一定叫“小明”,但我的名字一定叫“雷锋”。这两条,您坚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