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守卫绿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刚麻麻亮,庙渠镇六十坪村梁头组生态护林员姚会戴上印有“护林员”字样的红袖标,骑着摩托车开始他每日例行的巡山工作。车子向着山林飞驰,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一片片茂密的柏树和油松林深处。

一年到头,除阴雨、雪天,姚会都得巡山。几年时间,他的脚步踏遍了每一个山头地块,每块林地的面积、每棵树的生长状况、每一条小路和沟岔的分布,他都了如指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林区的“活地图”。

姚会是庙渠镇六十坪村梁头组贫困群众,父母年老多病,长期卧床不起,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妻子又患宫颈癌,43岁的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力,在村里人的记忆中,他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干瘪的脸上从来看不到笑容。2017年,作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姚会经镇原县林业和草原局审核,他被庙渠镇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季度2000元的生态护林员补助费,让生活拮据的姚会夫妇有了基本生活保障。

为了能胜任护林员工作,姚会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和镇原县林草局制定的《护林员管理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除了下雪下雨天无法进山外,其余日子,姚会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林子里。他坚持每天在各重要入山口重点沟系巡护一遍,每星期在全责任区巡护一遍,而且每到防火关键时期,他就拿着护林防火宣传单挨家挨户去宣传,耐心地给村民讲防火知识和林业法规政策。自姚会担任护林员以来,凭着不放过每片林地、每条山沟、每一处细小隐患点的“较真”劲儿,他所管护的林区和周边林区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通过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政策,姚会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他常说:“从担任生态护林员开始,家里的日子慢慢好过了。”

今年53岁的屯子镇白马村贫困户贾天龙,也是一名生态护林员,早年,小儿子贾凯仁脑外伤,长期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大儿媳张燕妮又是聋哑人,正需要用钱的时候,家庭陷入贫困,随后,他被聘为白马村生态护林员。

“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绿绿的草原像锦绣,一阵阵微风吹过,带来悦耳的鸟鸣,仿佛歌唱这个太平盛世,一缕缕芬芳袭人的花香,将我的心彻底甜透……”这不是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而是贾天龙日常巡山日志里的句子。

热爱护林事业,工作责任心强的贾天龙每天都深入几十个沟沟岔岔、大小山头巡守。山清水秀,郁郁葱葱,风景优美的大自然风光,激发了他的灵感,让他每天都能写出饱含深情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巡山日志。他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热爱大自然,用爱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任护林员几年来,管护范围内从未发生过乱砍滥伐林木等重大案件和森林火灾事故,在平凡的护林岗位上谱写着别样的精彩人生。

靠着巡山的工资、3亩果园和养羊的收入,贾天龙家不仅脱了贫,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女儿认为巡山辛苦且危险,劝他辞职时,他坚持“要再巡十年山”。

山大沟深崾岘多的殷家城乡白家川村,林区树木繁密、道路难行,白权发常常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充饥,累了就靠着树休息一会儿,一趟山巡下来,手、脸被划伤是常有的事。“早就习惯了,三四里路我一口气就能走过去!”谁能想到,这位言语中满是豪迈之情的生态护林员,已是一个57岁的瘦削老头。

作为脱贫受益户,几年前,白权发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共有8口人,父母亲和妻子均患慢性病,一家人仅靠务农维持家庭生活,2017年乡上招录生态护林员时,经过审查,他得以加入护林员队伍,每月工资667元。“钱不多,但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白权发说,加上乡上每年按政策发放的生态公益林补贴金8000元,偶尔还能在林子里拣点野生菌、野生木耳出售,前年家里修起了三间砖木结构的大瓦房,三孔窑洞全部砖贴面,一家人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像姚会、贾天龙、白权发这样的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在镇原县共涉及19个乡镇,覆盖全县215个行政村,他们全部是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已实现了“以林养人”和“护林脱贫”的双赢。


编辑:刘家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