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中青报·中青网】老区新貌|长庆有了大油田,老区人民添“福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每当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就能感受到石油人的青春热血和豪迈气概。在陕甘宁边区,这首歌唱了半个多世纪,见证着一代代石油人挥洒的青春和汗水。

上世纪70年代,国家提出“要大上人马,加快勘探步伐,在西北老区建设大油田”的号召,两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大军浩浩荡荡“跑步上陇东”,拉开了长庆陇东石油会战的大幕。

长庆油田的开发是何其之难。这是一个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气田,特点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含油的岩石坚硬致密,被称为“磨刀石”。“要从这样的石头里打出油来,真的是干毛巾里挤水,石头缝里榨油。”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院长张矿生说。

油田要发展,产量要上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攻克一个个难题。多少年来,一茬又一茬油田青年乘势而上、敢闯敢试,争当创新创效生力军,千余项青年自主创新成果落地油田,助推油田高质量发展。

在长庆油田,“未来已来”青年创新论坛由长庆油田团委主办,是青年续写创新精神、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已有500余名青年分享过自己的创新故事。在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青年员工王继鹏就是青年论坛走出的明星选手。

为解决柱塞气井故障率高的问题,王继鹏自学3D建模,自费开展相关实验,利用3D打印技术研发涡流式泄压管。在经历了6次240根样品的反复试验后,“涡流式泄压管”在全厂定型推广,并带了实实在在的收益。“400元的成本,每年可增产天然气1300万方,实现经济创效600万元”。

“智能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王继鹏还聚焦解决导致师傅们吃苦流汗、重复工作的问题,发明了智能注醇调解分配器,使大班员工免受冬季调泵之苦,技术员解放于溶液浪费之困。近年来,王继鹏领衔的技术尖刀组创新成果突出,成了长庆油田靖边气田闪耀的“创新之星”。

多年来,长庆油田各作业单位大力创建“青年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形成了“青年创新工作室+专业技术创新”“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操作革新”两种运行机制,为广大青年施展聪明才智提供良好环境。

同时,研究制定了青年创新创效现场调研、意见征集、技术革新、成果应用、品牌推广、产权保护6项工作制度流程,极大激发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青年人才创新创效潜力和热情。

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石油劳动模范、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青年员工魏诚是该厂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近年来,他立足一线岗位解决生产难题,积极带领团队开展技能攻关和技改革新,先后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项。2018年由他参与研发的“回注井井底隔离装置”,解决了井筒恶性腐蚀的问题,为企业生产累计创效上千余万元。

“扶上马、送一程。”是长庆油田采油十厂构建人才梯队,发扬奖掖后学的优良传统。多年来,该厂积极开展“青”字号品牌创建、“号、手、岗”等创建活动,持续加强青年人才实践锻炼,给优秀青年给任务、压担子。日前,采油十厂发布的2021年度优秀科技、管理创新成果及论文中,92%均出自青年员工之手。

自开发以来,长庆油田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主线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青年职工积极响应全面参与科研创新,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迎来了长庆油田的快速发展。目前,长庆油田在陕甘宁盆地及周边地区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已累计发现48个油气田,年产油气当量相当于国内年产油气总量的六分之一,建成了年产超过6000万吨的中国第一大油气田。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长庆油田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地下油气资源丰富,地表却贫瘠荒凉。这里也曾经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属我国西北内陆典型的“老、少、穷”地区。长庆油田不会忘记,老区人民像支援红军那样支援“石油会战”,像对待亲人一样欢迎石油工人。在陇东油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长庆油田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助力老区发展。

建成国内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催生出一大批现代工业集群,陕北、内蒙古区域石油炼化、天然气制醇制烃、CNG加工、燃气发电蓬勃崛起;随着陇东千万吨原油生产基地建成,石油炼化扩能和天然气市场的拓展,正在形成了千亿元规模的能源基地,庆阳革命老区90%以上的工业GDP都来自油气产业链。

长庆油田带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自2008年以来,油田每年投入500亿元,组织国内最大规模油气产能会战,支持和带动当地油气钻井、试油、修井、地面工程建设等民营油服企业发展。另有6000余家民营企业长期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服务,拉动近百万人就业。

心系民生福祉,长庆油田还与地方政府联手推进“一村一户一策”和“三年帮扶计划”,大力实施道路共建、饮水工程、碳汇林建设等项目,在定点扶贫村投入资金超过8000万元,实施养殖、电商等帮扶项目上百个。油田驻村书记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用心用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帮助甘肃环县、镇原、合水等地53个贫困村、1167户贫困家庭摘下“穷帽子”。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