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凝聚同心力量 共促民族团结——庆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 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俄少飞 摄

庆阳网讯(记者 南力)5月,又到了石榴花开的季节。

今年,庆阳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4月下旬召开的2022年度“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联创共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暨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中拉开帷幕。

5月9日,记者从庆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了解到,为扎实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庆阳市及早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了《庆阳市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凝聚磅礴力量。

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 市民宗委提供

“我市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突出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大宣传大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研讨、持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四项重点工作,教育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助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郭德全说。

全市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 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雷云龙 摄

近年来,庆阳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的思想共识更加深入人心,民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龙咀子村白南瓜喜获丰收。 市民宗委提供

据悉,庆阳市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凝聚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思想共识。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南梁干部学院和县(区)委党校(行政学校)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必修课程,安排专题宣讲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各级中小学校将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落实到课程安排、教学计划,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版专栏,集中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宣传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亮点,全面展示民族乡村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伟大成就。在公路沿线、公园、广场、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我市设置大型宣传牌、文化墙绘,制作编发抖音、快手等宣传小视频,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机结合、线上与线下联动互促、全社会协同推进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新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西渠村群众在民族团结主题广场娱乐 。 市民宗委提供

同时,庆阳市建设了一批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合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等体现庆阳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广场和民族文化长廊,培育了西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正宁县山河小学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评选命名了第一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庆城县、西峰区分别于2019年、2020年创建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立了市、县两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机制,先后组织开展活动5次,引导各县(区)、各部门单位相互学习借鉴、比学赶超、争先晋位,有力促进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广泛深入持久开展。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西渠村群众在民族团结主题广场娱乐 。 市民宗委提供

庆阳市采取倾斜扶持政策,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改善发展条件。在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实施了民族史馆、家庭农场和肉牛养殖、人居环境综合提升等项目,助力改善民族乡村基础面貌,提升人居环境,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夯实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在9个民族村实施安全稳固住房、通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保障等项目,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村入户宣讲党的民族政策,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群众,举办少数民族群众技能培训班,多渠道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增收,助力实现民族乡村振兴。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西渠村群众在民族团结主题广场娱乐 。 市民宗委提供

庆阳市着眼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积极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居住生活、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为各族群众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环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联谊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与省内毗邻市州签署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议,从教育引导、信息沟通、支持配合、服务管理、走访互动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化。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