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发挥公益诉讼职能 助力寄递安全监管”主题新闻发布会。庆阳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七号检察建议”的出台背景、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目前寄递犯罪的特点、寄递犯罪频发的原因,我市检察机关在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及助力寄递安全监管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法制报、陇东报、庆阳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职能 助力寄递安全监管”新闻发布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春芳,第六检察部副主任邓新安,第七检察部副主任冯海霞,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庆阳市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助力寄递安全监管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法制报、陇东报社及庆阳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记者。
首先,请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春芳介绍庆阳市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助力寄递安全监管的相关情况。
陈春芳:
现在,我向大家通报庆阳市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 助力寄递安全监管”工作相关情况。
一、工作背景及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寄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小哥为守护美好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利用寄递渠道贩运毒品等违法犯罪也呈现大幅度上升态势。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寄递企业未实名收寄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问题,于2021年10月向国家邮政局制发完善行业规范、加强人员培训等内容的“七号检察建议”,并抄送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12个有关部门。同时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综合运用检察职能,协同寄递监管部门,强化安全监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寄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庆阳两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部署要求,坚持“刑事+公益”双轮驱动,充分运用刑事手段,严厉打击寄递毒品、枪支、弹药、爆炸物、暴恐音视频等违禁品犯罪活动。运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手段,追究相关违法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对履职中发现的物流寄递安全领域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运用行政公益诉讼手段促整改、保公益,消除寄递领域安全隐患。
二、助力寄递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学习提站位。全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各院采取党组会、理论中心组、干警大会及个人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建议内容及依法惩治寄递违禁品犯罪典型案例等,充分认识助力寄递安全监管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到助力寄递安全监管与其他检察工作一体谋划、一体落实、一体问效。
二是制定方案明目标。市检察院研究制定《关于推进落实“七号检察建议”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举措,从建立机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益、加强宣传等方面,通过定时间、定任务、定措施,突出重点,压茬推进。
三是联席会议促共识。向市邮政管理局及时送达“七号检察建议”。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就寄递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措施跟不上等安全法治化治理问题进行研究交流,在日常联络、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判、专项督查等方面形成了共识,促使该项建议落地。
四是深入调查找症结。坚持问题导向,在街道、社区、寄递网点,进行实地查看、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包裹收寄是否实名,配送是否符合行业规范,安检、监控等设备是否完备,从业人员培训、管理是否到位等,提出具体建议,逐项督促整改。
五是建立机制求实效。全市检察机关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寄递”刑事犯罪的同时,注重对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坚持统筹推进,切实增强防范化解寄递风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格局。
三、今后努力方向
助力寄递安全监管,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和检察为民办实事的主要举措之一。今后,全市检察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按照中央、省市委及上级检察机关的决策部署要求,“没完没了抓检察建议贯彻落实”。要统筹协调发展,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从严惩处涉寄递安全领域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公益。要加强与市邮政管理局沟通配合,针对检察办案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持续推动建设寄递安全监管体系,促升寄递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共筑寄递安全“防火墙”,守护人民群众“包裹里”的安全。
主持人: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还安排了记者现场问答。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有采访意向的媒体记者,可采访庆阳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
甘肃日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七号检察建议”的出台背景、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邓新安: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寄递行业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利用寄递渠道实施寄递违禁品犯罪高发、多发,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惩治寄递违禁品犯罪。据统计,2017年至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寄递毒品犯罪6063件11235人;起诉寄递枪支弹药爆炸物犯罪5290件8782人;起诉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犯罪537件1153人。近年来,在毒品等犯罪案件呈一定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利用寄递渠道实施的相关犯罪却逆势上扬,值得我们警惕。
(二)重大意义
制发“七号检察建议”,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对于推进寄递安全问题治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肩负着重要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在依法办理各类案件的同时,积极延伸司法办案效果。
(三)主要内容
寄递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寄递安全监管与行业发展形势不匹配。“网络+寄递”形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大幅攀升,邮政管理力量薄弱,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二是寄递新业态存在监管盲区。同城直送、智能快递柜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但未执行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物流寄递数字化、网络化日趋复杂,安全监管职责主体不清。三是寄递安全监管力度亟待加强。预防举措不多,运用信息化手段监管能力不足,常态化有效监管难以落实。以案倒查抓整改不及时。四是寄递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重业务量,轻制度监管执行,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在执行中流于形式。五是寄递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不足。防范寄递违法犯罪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从业人员参与寄递安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强化安全监管的建议:
1.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邮政业发展与安全。建议深入调研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业内安全监管措施。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充实监管力量。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完善体制机制。
2.厘清职责范围,加强对寄递新业态的监管。建议对同城直送、众包配送和智能快递柜等寄递新业态,以及大宗货物托运行业从事寄递业务等问题,协商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管理规定。对电商平台、物流平台、跨境寄递等安全监管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商有关部门研究职责清单,明确监管主体责任。
3.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强化寄递安全监管。建议完善寄递行业日常监管、行业自律、信用惩戒、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加大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工作力度,实现常态化监管。推进寄递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与检察公益诉讼的衔接协作机制。
4.完善监管机制,压实寄递企业主体责任。建议完善寄递行业准入机制,实现企业经营场所、查验设备、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规范化。细化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的操作规范。督促寄递企业加大物品验视和安检环节投入。健全行业诚信制度和退出机制,将寄递企业涉案情况纳入信用体系。健全行业组织,引导寄递行业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5.加强培训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建议健全从业人员考评机制,适当提高关键岗位入职门槛。完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预防寄递违禁品宣传。
甘肃法制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市检察机关在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助力寄递安全监管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邓新安:
为贯彻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2022年3月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对全市部分快递企业进行调研走访、现场查看及向不特定用户开展问卷调查等,发现当前我市寄递安全监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寄递安全监管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市现有快递企业24家,分支机构136个,分拨中心24个,末端网点352个,快递从业人员2500余人,日处理快递30余万件。但邮政管理部门监管力量薄弱,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够健全,难以适应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二是存在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的重大隐患。部分快递企业对快递面单上的用户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均未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三是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目前,新冠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部分快递企业、网点和从业人员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不够,未严格做到“人物同防”,测温、登记、佩戴口罩、消毒等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登记台账缺失。四是部分企业寄递安全制度落实不严格。在办理的2起销售伪劣产品案件中发现,犯罪分子通过快递寄递假烟,反映出部分快递企业存在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寄递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五是部分快递网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部分快递企业、网点和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存在快递网点寄递物品杂乱堆放,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向邮政管理部门提出强化安全监管的建议:
1.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充实监管力量,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完善体制机制。
2.加强对快递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快递企业采取有效手段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并对辖区内快递企业落实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实现常态化监管。
3.引导快递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到“人物同防”,台账明晰。
4.细化“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的操作规范,严防违禁物品通过快递渠道流通。
5.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快递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快递企业加强经营场所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目前寄递犯罪呈什么特点?寄递犯罪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冯海霞:
当前寄递违禁品犯罪主要情况如下:一是寄递违禁品犯罪类型相对集中。违禁品种类繁多,包括毒品、枪支弹药爆炸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伪劣商品、假药、假币、淫秽物品等各类物品。二是寄递违禁品犯罪数量呈增多态势。以毒品犯罪为例,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寄递毒品犯罪案件由2017年的1911人上升至2020年的3097人。三是寄递违禁品犯罪危害严重。四是犯罪手段网络化、犯罪形式跨区域,查办难度大。
寄递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则是:
1.交易更便捷、隐蔽,人货分离、钱货分离,不易被查处;
2.成本低,销路广泛,交易不受地域限制;
3.安检不严格,存在疏漏,容易蒙混过关。
主持人:
感谢解答,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是庆阳市人民检察院深化检务公开、打造阳光检察的重要举措,希望各新闻媒体更多的关心、关注检察工作,宣传检察工作,让我们共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平安庆阳、廉洁庆阳、生态庆阳、法治庆阳而共同努力。
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衷心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庆阳检察工作的关心、关注,有你们的关心支持极大增强了我们干好检察工作的决心信心,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庆阳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将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愿庆阳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