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强县域·一把手谈落实】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世武:打造“一仓四区”,推动庆阳市加速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世武接受记者专访。

在“强县域”行动中,农业农村部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为“强县域”行动提供支撑,日前,记者就此对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世武进行了专访。

记者:强农业是“强县域”行动的支撑,市农业农村局作为主导单位,如何认识该行动?

高世武: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四强”行动,强县域在“四强”行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按照市委提出的“工业主导、农业支撑、产城融合、一县一业、做大做强”的强县域总体思路,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构建功能鲜明、经济繁荣、设施配套、治理有效、普惠共享的县域发展格局,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省政府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自然特点,定位8县(区)为工业主导型,6个县为农业优先型,为我们抓好强县域工作指明了方向。

记者:市农业农村局落实“强县域”行动的目标思路和突破方向是什么?

高世武:落实“强县域”行动,农业农村当先行。我们将认真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强县域工作部署,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的工作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任务的同时,持续抓好畜禽产业扩量,以畜禽养殖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实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为牵引,带动产业延链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市场效益。立足推动庆阳农业现代化,在三个方面求突破:着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提升农业发展效益;探索实现“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发展以设施蔬菜、食用菌为主的设施高效农业,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把我市打造成“一仓四区”,即:新时代“陇东粮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先行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设施高效农业发展创新区,推动我市由特色农业大市加速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变。

记者:市农业农村局在落实“强县域”行动中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高世武:县域强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实施“强县域”行动,立足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必须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发挥党委农办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和农业农村部门行业职能作用,在抓好粮食生产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一是抓粮食生产保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种植结构管控,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确保全市粮播面积稳定在59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40万吨以上。

二是抓产业培育增效益。按照工业化思维、全产业链思路,突出抓好扩规模、强龙头、聚集群、建园区、育品牌、增效益重点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延链增值,提升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实力。持续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在上半年牛羊猪鸡出栏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的基础上,持续用力,力争全年牛羊猪鸡出栏分别达到预期目标。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为牵引,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做大做强产业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县域优势,培育首位产业,形成庆城宁县苹果、环县肉羊、镇原肉鸡、西峰生猪、华池中药材、合水奶山羊、正宁肉牛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的“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建成宁县国家级苹果产业园,获批认定环县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镇原肉鸡省级产业园,加快创建环县肉羊、西峰生猪等7个省级产业园,力争实现“一县一园”“一县多园”,努力构建县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持续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抓乡村建设夯基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抓好县域硬件建设,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黄土高原特点、陇东民居特色和关中文化元素,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集中力量创建一批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供水、道路、物流等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条件。

四是抓乡村治理促融合。强县域要“软”“硬”兼施、两手齐抓,既要抓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也要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依法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决策机制,分类晋级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弘扬农村文明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兴盛繁荣乡村特色文化,确保乡村社会和谐安宁、宜居宜业。

编辑:黄飞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