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记者 徐雅荷 雷云龙 俄少飞)“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要活下去,改革是唯一的出路。”2020年5月,在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驾驶员培训大会上,总经理文武拍着桌子,发出了要进行公车公营改革的信号,现场一片质疑。
两年过去了,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的确实现了“起死回生”:全面终止挂靠车辆合同,运营线路全部回收,公车公营全面铺开。目前,集团共有各类营运车辆143辆,自主经营客运班线33条,日发班次99次,客运网络覆盖全县12个乡镇80个行政村,实现了行政村100%通公交车,城乡日均客流量由1千人次攀升至4千余人次。这是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革除行业弊病、大胆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让县域交通运输事业回归公益属性带来的成效。
是死是活看改革
回归公车公营的轨道
“那是我入职以来,看到文总经理态度最坚决、最强硬的一次。”回忆起2020年5月的那场驾驶员培训大会,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城乡公交驾驶员计君杰仍记忆犹新,“那时,集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是死是活,前途未卜。”
合水客运市场也经历过辉煌。“大概从2006年至2016年,是客运市场最红火的10年。”文武说,当时合水县客运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以个体承包、挂靠经营为主,大部分运营线路卖到了个体车主手中,车主只需给公司交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客运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压力,许多跑客运的个体户也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挂靠运营模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一辆挂靠客车20万元买进,行驶到报废,还能再以20万元的价格卖出,国有运营资格成为了个人资产。”文武说。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个体经营者在车辆投入上压缩成本,“脏乱差”的车容车貌、“爱坐不坐”的服务态度、“经常晚点”的松散管理……这些饱受诟病的客运乱象为“黑车”的出现创造了机会。
非法营运车辆,俗称“黑车”,没有运营资格,没有购买保险,也没有管制机构,争客、抢客、宰客等情况频频发生,但却仍以灵活、快速的优势,逐步抢占客运市场。“仅在店子至太莪一线,就活跃着近200辆‘黑车’。”文武说。
受此影响,到2020年时,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挂靠车辆由原来的126辆缩水至56辆,公司也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农村客运班线面临瘫痪的处境。
“在那个时候,收入越来越少,岗位却不能缺人,眼看着集团衰落,一些年轻人逐渐离开,像我这样的老员工却很迷茫,想改变求存,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说到改革,也害怕失败的后果。”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宁霞说。
就在众人迷茫之时,文武将目光重新投向了农村客运。自2018年开始,国家、省、市相继出台政策,打击“黑车”、整顿客运市场。大城市纷纷依托旅游资源转型升级,发展定制客运。“合水县的客运资源就是农村,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占领农村客运市场的‘利器’,但必须进行公车公营改革。”文武说。
然而原来放出去的权利要收回来,谈何容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矛盾。挂靠车辆怎么办?线路资质怎么从个人手中收回来?如果车主漫天要价怎么办?
集团整合资源上新车辆资金从哪来?万一失败了呢?……一系列“拦路虎”挡在面前。文武明白,只有大家对改革达成共识,才会上下一心,最大程度上减少改革阻力。
在种种质疑声中,文武带领团队,先后前往山西省平顶县、固原市彭阳县、兰州市皋兰县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寻求推行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支持改革的人逐渐占了上风。
随后,文武带领集团班子结合实际情况,拿出了“城乡道路客运十年发展规划”:对县内及县际客运班线逐条改造,建成城市公交、城乡一体公交、镇村公交三级网络,达到全县内外交通和城乡交通快速转换“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5年内实现县内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10年内实现100%行政村通公交车。
群众受益看票价
车况好了,票价降了
2020年9月17日,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开通“黑车”最多的合水—店子—太莪一线作为试点,投放6辆燃油公交车,实行定线路区域、停靠站点、起止时间、班次间隔的公交化运营模式。
在制定城乡公交车票价格时,文武提议将起步价定为3元,这比原先客运班车价格低了整整一半。
“3元太低了,这样集团能盈利吗?”南宁霞率先提出质疑。这也是全体职工的共同心声:“企业不赚钱,总不能赔钱吧!”
但文武这样算账:“6元拉一人,不如3元拉3人。只有足够低的价格,才能突出公益性,才能对猖獗的“黑车”市场形成有效冲击。”
“成本支出增多了,车票价格又降了,怎么样既能让老百姓受益、公司收益 ,这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武说。通过考察,集团决定上新纯电动车。2020年12月,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自筹资金,购置了8辆崭新的纯电动公交车代替了原先的燃油车,投入使用。据测算,运营成本一下降低了75%。
很快,合水—店子—太莪一线城乡公交上座率达到了80%,日均客流量由220人次攀升至1300余人次,同比增加490%。
试运行取得的成功,促使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决定全面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但要让老旧客车“下岗”,这一步是最困难的,怎样从原车主手中收回运营线路,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采取平稳过渡的办法:“到期一批,终止一批,收回一批”,在此过程中,集团也通过与车主多次谈心,让他们明白运营线路回归公车公营是必然趋势,对原挂告车主愿意回到集团当驾驶员的优先考虑。
两年来,集团已陆续收回运营线路16条,期间没有过一次上访、也没有产生一起纠纷。截至目前,有30位驾驶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个体车主与集团签约,担任城乡公交驾驶员。
2021年8月,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通过与厂家融资的方式,再筹资金,购置了26辆纯电动公交车,开通了4条新的城乡公交线路。至此,合水县12个乡镇80个行政村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1080个座位,380公里营运里程,合水县18.2万人实现了换乘“零距离”。
“以前去一趟县城,坐“黑车”来回要花20元,现在有了城乡公交,只要3元,就能直通县城,想在哪下都行,可真方便啊。”在合水县城的一处公交站牌下,家住店子乡的一位老人笑呵呵地说着。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每周星期五下午2点半,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的公交车就开到合水一中和乐蟠初中,送各个乡镇的学生回家,每周日下午3点,在每个乡镇的公交站点,农村学生又乘坐公交车到校,就此一项,每位学生一学期至少可以节约500元乘车费。
提升服务看党建
党员就是急先锋
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是终极目标。而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却将党建工作放在了首位。
走进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墙体上的红色标语、党建室里字迹工整的笔记、干部职工争相入党的表白……“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写在集团发展规划里的总体思路,也写在了全体职工的心里。
以党建为统揽,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着重加强管理,细化服务要求,全面修订完善党支部议事决策、党员积分制管理、职工绩效考核细则、岗位竞聘制等28项273条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运行。“党员领导要干在一线,这是公司的规定。”南宁霞说,“在试运行的3个月期间,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全部跟车,一辆城乡公交车从早到晚来回要4趟,我们在车上担任着乘务员、监督员、防疫员。”正是他们身先士卒,亲自参与试行的每一个环节,并不断调整、完善运营制度和服务理念,从合水城乡公交运行以来便好评不断。
“公司有规定,党员干部,就要起带头作用,公司还规定只有党员才能进入管理岗位。”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海军说。
员工邵泽昌2018年入职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今年2月,已经46岁的他郑重地向集团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要入党,现在在公司工作4年了,越来越觉得我们公司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的党支部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党组织,我真心地想加入到这个行列。”
邵泽昌至今还记得,2019年9月初,合水县交通客运中心搬迁,大家齐心协心搬进新家。楼前的几棵大树,都是员工们在下班之后,大家齐动手栽植的,没有花钱叫一个工人。搬迁后,党支部还给每个部室分了小菜园,“大家越发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归属感。”邵泽昌说。
如今,作为安技股股长,从一线职工转入管理岗,邵泽昌从他写下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起,就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严把车辆安全关口,保障司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截至目前,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共有中共党员18名,2021年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集团先后获得“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交通运输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