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民生
【我们这十年】凝心聚“绿”交出高分“生态答卷”——庆阳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综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记者 陈思 通讯员 张艳丽

黄土大塬、苍茫林海、原生态草原、青青稻田、花海幽谷……在庆阳,2711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态多样化成就黄土地多元之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市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中,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不胜枚举——

2013年至2020年,庆阳市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累计完成造林730.85万亩;

2021年3月31日,庆阳市“一村万树”工程“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启动,号召全市上下广泛动员、积极行动,迅速掀起播绿植绿新热潮,为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庆阳力量;

近五年来,庆阳市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现双减趋势,年均减少入黄泥沙6900多万吨,保护塬面1543平方公里,千沟万壑的黄土塬绿意遍布,涵水保土成效稳固;

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庆阳市切实加强全市生态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2%,跃居全省第二;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3%,位居全省前列;

……

在庆阳,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从规划设计到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保护与发展和谐并行,人民群众“绿”“富”双收;全市形成生态建设保障合力,从局部到全部,完善健全制度机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在庆阳,从“青山”到“金山”,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得益彰,绿色发展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揭开崭新一页。

碧水青林相映成景


“守绿”有方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庆阳市位于黄河流域中游,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曾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庆阳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固沟保塬”、资源开发区生态治理等工程,扎实推进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守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让一泓清水入黄河”早已成为庆阳人的共识与追求。

“再造一个子午岭”“固沟保塬”和资源开发区生态治理工程深入实施以来,全市累计造林525.8万亩,是“十二五”的1.6倍;新修梯田150万亩,抢救治理沟头沟道33条,治理水土流失3121平方公里,是“十二五”的1.65倍;投资63亿元,实施“一轴两心三带五湖三沟道一片区”项目256个,主城区雨水年径流量控制率、污染削减率、雨水收集利用率分别达到90.6%、62.7%和34.3%。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区)和“两山”实践基地创建如火如荼,华池县南梁镇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市有5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小镇,有23个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

环县乡村新貌

这十年,庆阳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打响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多项保卫战,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促使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全局性变化。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同志频频带队督查调研,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现场督导。建立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各级各部门全面建立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三管三必须”的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真正实现青山有人管、碧水有人护。

全市上下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个治污”方针,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三大战役。铁腕治污,精准施策,力补欠账,马莲河、蒲河水质由V类、Ⅳ类提升到Ⅲ类,聚焦保护水资源、强化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守护水岸线、修复水生态等重点任务,提标改造城区污水处理厂9座,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94座,市区、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2.4%,较“十二五”末提高7.7和46.9个百分点。全市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地剔除地质因素后全部达标。

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一项项生态保护举措落地生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等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增绿”有招 稳固老区生态底色

十年前,华池县南梁镇高台村大片荒山黄土裸露,绿影罕见。如今,南梁镇高台村已成为万亩苗林示范点。

2013年,庆阳市为改善生态环境,打造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启动了“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当年李文军决定在华池县流转撂荒地和荒山坡植树造林。7年后的2020年,李文军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树大户”,播绿近10万亩,“绿肥黄瘦”的转变让当地荒凉瘠薄、寸草不生的“旧光景”一去不复返。在李文军的带动下,当地百姓早已开启“羊只入圈”“苗林上山”的生态、经济“双赢”模式。

据统计,从2013年到2020年,庆阳市累计完成造林730.85万亩,近几年共引进76家造林绿化企业,培育了160户造林大户,鼓励27万农户参与自主造林,黄土塬上不断涌现出“李文军式”的植绿能手。

2020年,子午岭森林面积增加到4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4.67%,比1985年的44.08%提高了20.5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了1605.28万立方米。2021年初,庆阳市启动“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和“一村万树”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巩固工程成果,确保成木见林。全市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00万亩。

调令关苍茫云海掩映无垠绿色

“一村万树”工程的实施,将充分利用可绿化空间,挖掘绿化潜力,对村级公园绿地、道路、农田林网、荒山地、拆违地、边角地、废弃地、庭院地等能够绿化的公共空间,栽植彩色乡土树种和特色经济树种,构建“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新格局。计划到2025年,全市建成“一村万树”工程达标村1160个以上,村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80%以上的农户庭院及房前屋后实现能绿则绿,实现村村有林、户户见绿、处处显景。

“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的落实,也将推动“五区五廊”建设,让北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西部生态脆弱修复区、中部绿化美化先行示范区、南部森林质量提质增效区、东部子午岭森林资源保护区和马莲河、蒲河、柔远河、葫芦河、元城河廊道生态建设质量巩固提升。

水天一色的西峰城区


“活绿”有章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守得“金山”不负“青山”?庆阳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庆阳市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鼓励能源企业造福老区的同时,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彰显能源央企责任,国内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绿色企业创建目标,精准推行“抓源头、减存量、增动能”三大举措,将新能源定为三大主业之一。在深耕陇东地区油气能源开采开发过程中,坚持“既做国家能源的开发者,也做美好环境的保护者和绿水青山的再造者”,持续推动绿色矿山、生态示范区、碳汇林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密植“碳汇林”,扩大“碳汇库”,有效发挥森林固碳作用,先后建成生态环保林数十万亩。在陇东油区,周祖陵“中国石油长庆林”、教子川流域长庆碳汇林、长庆马岭碳汇林等生态环保林面积已达80多万亩,油区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

庆城县城依山傍水

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不仅为庆阳市生态保护指明方向,也为各县(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2018年,甘肃省启动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后,庆阳市将国土绿化行动与“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结合起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荒山、通道、城镇、乡村、河岸等绿化工作。目前,全市培育苗木14.8万亩11.41亿株,农户年实现收入3亿元以上。探索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林产品开发“四种类型”“十种模式”,建成家庭林场70个,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建成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7处,发展“森林人家”120多家,实现了国土绿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

生态旅游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广大群众亲身感受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发展成为乡村旅游“样板村”,名为“凤凰塬舍”的民宿以独特的黄土民情风貌吸引各地游人入住。该民宿以黄土塬地貌为基础、以蒲河川为纽带,按照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思路,汲取传统窑洞元素,打造现代化精品民宿,满足游客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对深山小村的活态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空置村落自然衰败带来的影响,更让一个延续千年的古村落成为农民安居兴业的新阵地。

毛寺村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初秋的子午岭林区,摄影爱好者们纷纷组团“打卡”,栩栩光影在网络媒体平台上生动传递庆阳之美,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大家提供无限的创作素材。近年来,金钱豹、野兔、野鹿等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种群数量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庆阳山山水水已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安乐的家园。

稻花飘香,蛙声鹭影。有“陇上江南”美称的合水县太白镇,夜幕降临,合水县花溪谷生态旅游景区幽微花香与静谧星空引无数游人“安营扎帐”,在青山与花田间沉醉于自然生态之美。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陇原山水间,庆阳人用汗水浇灌并扮靓共同的绿色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叫、记得住乡愁,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和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在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一步步变成现实。

(图片来源于陇东报全媒体图库)

编辑:刘家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