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二中校长吕顺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庆阳二中坚持立德树人,挖掘整合学校文化,创新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和优质师资;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突破质量瓶颈,努力争创高质量省级示范性高中。
当前,庆阳教育正处在质量提升的艰难爬坡阶段,庆阳二中如何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日前,庆阳二中校长吕顺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庆阳二中新班子组建以来,以“优教庆阳”工程为抓手,以解决好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高位谋划,精心设计,扎实践行领导“带头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问题工作法”,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主动适应新时代高品质学校建设要求,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拼搏向上,争创佳绩,着力谱写庆阳二中新时代“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幸福”和“家长信任满意”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吕顺建说,庆阳二中坚持立德树人,挖掘整合学校文化,创新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和优质师资;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突破质量瓶颈,努力争创高质量省级示范性高中。
就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吕顺建表示,庆阳二中立足“六高战略”:
一是高站位谋划“优化发展”战略。根据新时代高品质学校建设要求,修订《庆阳二中“十四五”规划》,绘制学校发展蓝图;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力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纵深推进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借助学校被列入2023年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梯队良机,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提质升级改造工作;对照智慧校园标杆学校规划,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现代化数字校园;坚定不移办好国际部,积极实施“出国留学工程”,强化师资配备,加强与中外交流机构合作,拓宽出国留学通道。
二是高水平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内培外引工程,积极培养骨干教师,拓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通道,健全带教导师制和“优秀教师+”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牵手”名校,借助“互联网+”等有利方式,积极与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等省内外优质品牌高中、优秀网校、强势教育集团牵手结对,努力打造优秀教师、先进教育资源共享的互利通道。争取遴选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校教师队伍,解决教师紧缺老化问题;完善教职工年度量化考评体系,加强师德考核力度,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高质量实施“课堂立校”战略。以“一体两翼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搭建学生展示平台,推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作用,实现“各组教学有特色,人人教学有特点”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围绕生源结构,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强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精准备考,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成长和进步。
四是高要求加快“教研兴校”战略。全面落实“优教庆阳”工程“教研”项目,讨论制定学校教研工作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教研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制定全面实施新课程新高考方案,探索完善庆阳二中“四层五育”新课程体系,明确具体任务和措施,加强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培训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适应新高考要求;以先进实用的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解决好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5个要素,即“课程、课堂、学生、教师和管理”,强力推进校本教研,给课题研究者提供更大的时间保障和条件支撑;加强集体备课,激励教师在工作中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结合,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五是高规格营造“文化润校”战略。总结提炼以“一训三风”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以校园精神凝聚师生精气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传承“扁平化管理体制”“抓得紧、管得严、教得好”和“教师敬业、学生好学”等优良传统,以制度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全面落实新高考下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好学上进,身心健康,阳光成长。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文化标识,大力发展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一级一特色,一班一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筹建庆阳二中校史馆,修订完善庆阳二中校史,推动二中历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师生自觉传承二中精神。
六是高标准推进“人本治校”战略。坚持为师生做实事,力所能及地提高教职工待遇;推动信息化服务体系变革,建立一流的后勤服务和保障体系,为全校师生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党员教育和群团教育活动为载体,为教师高水平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生活娱乐提供舞台,千方百计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困难;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放手发动教师,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心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奉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