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刘万祥|又是一年中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通讯员 李淑红 摄  

缤纷人世间,许多人向往与期待的传统节日很多。而我,一直对中秋佳节情有独钟。中秋,吃一口月饼,把酒问青天,望一轮明月,给亲人,给将来,送去温馨的祝福。让亲情、乡情再一次得到凝聚与升华。

中秋将至,又是一年月明时。由于工作和疫情影响的缘故,2022年的中秋,将是我离开故乡在外过的唯一一个中秋节。自参加工作这些年,每每到了月圆之夜,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赶回故乡。因为,故乡有我孩童时无忧无虑的梦呓,有我蹒跚学步的身影,有我思乡游子的音容笑貌。这里有我的根,有我儿时的守候,有我内心说不完的故事,有我看不够的美丽山村景色;有剪不断的乡情,听不厌的乡音,有我萦绕不去的浓浓乡愁,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故乡都是我生命中永远抹不掉的深刻印记……

愁,是每一个游子笔下故事里泛黄的桥段,即使间隔春秋,路遥马远,山河阻拦,那份思乡之情,在月圆之夜,游子的思念在心里总是如潮汐般翻涌;古往今来,忆及中秋时,故乡恐怕是最好的慰藉吧。

少年盼节。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姊妹又多,能吃饱肚子就算是好生活了,一年难得吃上几次好的,总盼望着能过个节什么的,因为大凡过节就能吃上好吃的东西,中秋节无疑就是我所向往的。过中秋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好玩、开心,中秋节这天,时不时地瞄一下太阳,盼它早点落山,月亮早点爬上山。等炊烟起了,牛羊陆续下山,大人或推或挑收割的庄稼,比往常早一些赶回家。当满月冉冉升起时,家家设案于庭院中央,摆上供品,祭拜月亮。供品不仅有平时吃不到的月饼,还有苹果、西瓜、葡萄等我们眼馋的水果。我们一群小孩子一边盯着那三炷香,希望快点烧完,一边在桌旁跳来跳去唱:“月嬷嬷,本姓张。骑着驴,挎着筐,也挖菜,又采桑,喂得宝宝大胖胖,做得茧子白梆梆”。等我娘祭拜完毕,我们学着大人样子磕个头。等娘分给一块月饼,急不可耐地咬一小口,美滋滋细品着,但舍不得吃完,留下一半,小心翼翼地用原纸包好。尽管那时日子过得比较苦,但在这天,力所能及地奢侈一把,多少得有个过节的样子。记得有一年,生产队宰了一只羊,大锅煮熟,按人口分到各户。一家人围桌而坐,热腾腾的羊肉汤端上来,我们盯着盆里那漂着一层白花花、香喷喷肥油的羊肉,馋的直咽口水。等父亲倒好从供销社换来的高度白酒,第一个伸出筷子,我们才一阵风卷残云,大快朵颐。我们打起饱嗝,摸着滚圆肚子,解了许久的馋。等我娘下好猪肉馅水饺时,只能勉强吃上几个。饭后我们不肯离开,便望着月亮,听奶奶讲牛郎织女、吴刚伐树的故事。听着听着,便歪头迷迷糊糊打起盹来。父亲抱我们回屋,放在床上,把我们手中的半块月饼放在枕旁。那酥皮月饼,当中印了个方红印,八个一包用草纸包起来,再用细线十字捆好。纸上会浸出油来,散发浓郁的香味。掰开看,白糖里有红色或绿色的甜丝,碎小的冰糖块,还有核桃、花生、葡萄、黑芝麻等,不过月饼必须等到中秋之夜,才能分吃。那时候的中秋节真美啊,天上月儿圆圆,人间亲人相伴,欢声笑语,亲情暖暖,正所谓“家庭团圆人欢笑。”

十五月亮十五圆。作为一个农村娃,对故乡的一草一木、对故乡父老乡亲的一颦一笑都有深深的感情。有了幸福的小家庭后,才深刻体会到过日子的艰辛,做家长的不易,更加珍惜一家人大团圆的幸福时刻。这些年,无论人在何方,身处何地,有多忙,到了中秋节,我都会按时赶回老家,陪伴老人,重温血浓于水的亲情,并组织一家人照全家福,这是我家保留十几年的传统项目,幸福的回忆。

著名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而我心中的中秋,总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相映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逢中秋节,又逢月圆时,可今年的中秋节,只能是月圆人难圆了,在寒来暑往中留下一串串回忆,还有深深的思念。

遥望着故乡的那轮明月,只期待着今夜,能有个香甜的好梦,在梦里,能和我的亲人们,过一个快乐的中秋……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