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时评
让农业新技术在泥土里扎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军

“在田间地头讲课,专家们讲得透彻,咱农民听得懂,希望这样的技术讲座多一些。”这是前不久合水县一位农民在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时说的。培训结束后,科技人员和大家一起走进田地,观摩了冬小麦、冬油菜种植的新技术、新模式。如今,我市一批农业科技工作者把创新的“种子”撒向大地,让技术在泥土里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项先进的农业技术能不能得到农民认可,关键在于实用性,在于它能不能让农民用得上、得实惠。目前,我市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无论是耕地保护、品种改良,还是秸秆利用、果蔬防虫等,广大农民对改进生产技术、掌握先进实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市农业技术推广还存在着到户率不高、科技成果潜力发掘不足等问题,应当尽快加以解决。

新技术要让农民用得上、用得好。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就可达10%以上。因此,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在强推广、优服务上发力。一方面,要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壮大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加快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的社会化,推进粮食生产统防统治、代耕代种、代收代储,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引入小农户。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再先进的农业技术,只有真正落地才能发挥作用。只有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业技术带来的增产增收效果,看到技术应用于产业带来的广阔前景,才能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先进技术,并逐渐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创新。当前,正处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更需要向技术要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真正走到农民之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研究产前、产中、产后和生产、生态、生活等环节对新技术的需求,在全产业链中找到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推动科研、推广和生产互动联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更多的新技术在泥土里扎根,在田野里绽放。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