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郑 恒丨夜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赵彩霞 摄  

西峰的夜市,过去我经常光顾。好久没品尝过那美味的地摊美食了。前几天孙子告诉我,西峰有几家夜市很红火,也很上档次。特别是新开的一家夜市,如何如何好,要请我去逛逛。

于是,在夏日的一个晚上,我们来到了东城美食广场。这里位于北京路与兰州路的交汇处。一排L型的餐饮店,店对面是一排独立摊位,中间广场上面用钢架做成玻璃顶棚,下面摆放着一色的钢木餐桌。已是晚上七点多,灯火辉煌,人来人往,广场上的餐桌坐满了食客。摊主们的叫卖声,食客们的谈笑声不绝于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宴图。我们边走边看,儿子选了他爱吃的猪血烩豆腐。我则要了碗鸡蛋牛奶醪糟汤,几分钟时间,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醪糟汤呈现在面前,酒香奶香蛋香扑鼻而来,几口下肚,顿感鲜醇无比,浑身舒坦。

记得80年代中期,西峰的夜市首先在小什字悄然兴起。那时小什字路窄街斜,东南角有两层转角楼卖烟酒糖茶副食品,东北角为蔬菜公司和第一人民食堂,西北角拆迁正建百货大楼,西南角为一层百货商店和电影院。到了晚上七八点商店关门,人们无处消费,早期夜市便应运而生。一些头脑灵光,嗅到商机者,开始挑着担子,推着架子车集中在小什字电影院门前的路灯下摆摊设点。先是三两个卖瓜果瓜子花生香烟的小商贩。后来就有一些卖熟食的摊主们架起自制的土炉灶,拉着风箱,卖起了酿皮、麻花、醪糟汤、炉齿馍、烧鸡、卤猪蹄等熟食小吃。吸引着看完夜场电影和下了夜班的食客。

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夜市逐渐热闹红火起来,主要集中到小什字和汽车西站。小什字是当年西峰的城市中心,新建的四层百货大楼成为西峰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聚集吸引着人们到这里赏景游玩,拍照留念。汽车西站是那个年代庆阳最大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班车都在这里发车进站。西峰夜市的摊位多集中在这两个地方的马路两边。夜市美食的品种也丰富多了。由原来的十来种增多为几十种,黄焖鸡、蒸碗子、炒米粉、手工面、饺子、馄饨等风味小吃也上了市。

90年代的西峰城区,经过对旧城区南北大街和小什字的拆迁改造,街道拓宽了,市容市貌变美了。特别对夜市进行了规范管理,取缔了沿街道摆摊设点,将夜市定点搬迁到美食城、商业街和东湖公园门前广场等场所,并提供了照明电灯和商户用电等必要设施,依照经营品种划行归市,摊位予以固定,炊具再也不用拉来拉去。特色小吃等美食更加丰富多样,卫生管理和夜市监管人员坚守岗位,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近十多年,西峰城区的夜市此兴彼伏,像小什字华兴美食城、秦霸岭市场夜市、解放路东卫校巷口夜市、长庆大道石家庄啤酒广场等夜市相继应运而生,红火一时,又因城市拆迁和自身经营等问题,有的已自生自灭,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村组集体和个体经营者主导的公司制经营模式,如东城美食广场、桐树街美食夜市、九龙路美食广场、长庆大道城西夜市等,这些夜市更加规范有序,设施配套齐全完善,门店摊位数量、经营品种更上了一个台阶。夏有凉棚遮风挡雨,冬有暖棚驱冷防寒。经营者以各自的招牌名吃和热情服务吸引着前来消夜的食客。夜市已成为西峰一道靓丽的名片。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徜徉在这美丽的夜市,看到的不仅仅是各个摊位的烟火,香气弥漫的美食,乐此不疲的食客,人来人往灯火辉煌的夜市本身,也能感受到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如今,逛夜市、赏夜景、品美食已成为西峰人的独特享受,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