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环县草羊产全链发展:“种养加销游”模式让民众受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4日电 (李文)日前,庆阳市环县组织各乡镇、部门“一把手”,利用三天时间到部分乡镇、企业、合作社、农户,专题参观调研草羊产业,总结羊产业发展成绩,寻找发展短板,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扎实推进该县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草羊产业全链发展

草羊产业是环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县8万余户群众有近5万户群众养羊,2021年底,环县的羊只饲养量达到315万只,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的收入超过6000元,今年预计羊只饲养量达到360万只,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超过7000元。

在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环县走出了引育繁推一体化,种养加销一条龙的发展路子,形成了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草羊产业体系。

在日前召开的全县草羊产业推进会上,环县县委书记何英禅表示,草羊产业始终是全县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众口一词念羊经的信心一刻也不能动摇,一心一意兴羊业的步伐一刻也不能放缓,千家万户发羊财的目标一丝也不能降低。

何英禅说,在草羊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和举措,确保“种养加销游”各个环节都让老百姓能赚钱。如,种草上取收益,玉米秸秆上看效益,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带动羊肉餐饮、服务、农村休闲旅游长效发展,以电商销售,增加市场销售渠道,让草羊产业发展惠及各行各业。以品牌战略让优质环县羊羔肉的品牌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更上一个层次,发展“环县羊肉串”预制菜品,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面对全县草羊产业遍地开花、群众以此收益迅速提升的场面,曲子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兵提起羊产业如数家珍,“全村334户群众养羊,目前羊只饲养量达到6.5万只,预计年底,羊只饲养量将超过6.7万只”。

毛井镇的羊只饲养量超过19万只,饲养量排名该县前100名的村达到10个,成为环县养羊大镇。该镇建立了“组织联建、跨村联动、产业联营、力量联帮、利益联结”的“五联”机制。在产业联营上,由红土咀村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牵头成立了产业联合社,将该镇4个千只湖羊标准化养殖示范社、9个养殖合作社、10个种植合作社、2个其它合作社、13个村级产业指导员、保险公司等力量全部纳入,整合项目、土地、资金等资源,实现了羊产业区域抱团式发展。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环县山大沟深、基础条件差是原本的现实。近年来,环县迎难而上破瓶颈,银西高铁、甜永高速纵穿南北,G341国道横贯东西,4183公里农村公路遍布全县,立体化的交通大枢纽在环县赫然呈现。

环县县城由原来的“一条街道一张弓”已建设成为“三纵十一横”的新城市格局,城区面积也由原来的不足6平方公里扩展到23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城区面积53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由不足8万人增加到13万人。

环县县长曹育铮说,要持之以恒抓项目、扩投资、促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稳健运行。

在环县城北新区的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忙不停歇,投资3亿多元,建设1200多套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主体已经完工;新建的九年制学校拔地而起,主体工程加快推进;城南新区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电商产业园、配套市政道路等项目齐头并进。

民生发展惠民富民

在环县,农村的住房、饮水、农民的增收措施是环县民生发展的主要着力重点。完成农村住房改造4.4万户,实施易地搬迁5000余户,建自来水管线5800余公里,4.5万户22.5万人用上了黄河水,县城实施棚户区改造4000余户。

环县演武乡黑泉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相锋说:“通村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灶房,养羊农户在羊棚草棚建设、种羊调引、机械购置等方面都有补助,一些群众城里还买了楼房。”

日前,在天池乡曹李川村,28公里的村组柏油路工程、105户的自来水入户工程、2500多亩的高标准农田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建成后全村332户群众户户通自来水,150多户群众柏油路从家门前过,距离柏油路最远农户也不超过一公里。

“今年基础母羊存栏达到70只以上,种植玉米50多亩,现在这加工饲草、育肥羔羊等都方便多了。”村民曹志强说:“祖祖辈辈想都没想到的实事在家门口实现了,到年底我养羊收入能有8万元。”(完)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