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陇东报特别报道】2022年庆阳市高质量发展报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图片

今天

《陇东报》出版特刊

4个整版

万字长文

重磅推出特别报道

《庆阳市以“双轮”驱动、“三化”并进、

“四建”支撑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

全方位展现

新时代新征程

庆阳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

敬请关注

潮涌海天阔 奋楫扬帆行

——庆阳市以“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总体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

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峰 杜斌伟 张昶昶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国共产党庆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放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委立足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特点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庆阳在新发展格局中高质量发展的方位坐标,明确了未来五年庆阳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双轮”驱动,坚持“三化”并进,强化“四建”支撑,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催人奋进。庆阳大有可为,应当大有作为,关键是事在人为。

2022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双轮”强引擎,围绕“三化”打基础,围绕“四建”优保障,全力推动革命老区由资源大市向产业大市转型、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由普通节点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型,打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绘就了新时代新征程庆阳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

“双轮”驱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工业化创造财富,城市化聚集财富。庆阳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决定了必须把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两个轮子”,协同发力,强劲驱动,促进经济提档加速、跨越发展。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

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庆阳资源富集,石油资源储量78.8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360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1.4万亿立方米,页岩气综合预测地质资源量1.8万亿立方米,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8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可满足15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需求。

图片

长庆油田九姊妹抽油机群。特约摄影 张步农 摄

作为能源资源大市,庆阳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条件得天独厚。

2022年,庆阳市聚焦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推动油煤气资源和新能源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开发,举全市之力拓存量、创增量,延链条、聚集群,能源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机遇。

石油资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庆阳是长庆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区,中石油玉门油田、辽河油田和中石化华北分公司也先后进驻庆阳开发建设,这里的原油年产量约占到全国的1/12。多年来,庆阳全力支持油田企业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发现储量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建成100万吨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2022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和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在兰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及矿权流转合作开发区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庆阳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油气资源开发进入新纪元。

图片

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目前,庆阳油气开发区域覆盖全市8县(区)106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1.4%,形成了华池县、环县、庆城县、合水县4个百万吨级产油大县。据市能源局统计,今年1至10月,全市全口径原油生产量876.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8.9万吨,增长7.2%;生产天然气4.29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29亿立方米,增长63%。

8月30日,甘肃能源庆阳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以80多亿元的价格,顺利竞得宁县中部煤炭资源区块矿业权。

图片

建设中的宁县新庄煤矿。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俄少飞 摄

我市的煤炭煤质为低灰、低硫、高发热值的弱粘煤和不粘煤,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立足于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我市抢抓煤炭开采“窗口期”,以建设绿色化矿区和现代化、大型化矿井为目标,全力加快煤炭资源智能开采,推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宁正、沙井子、甜水堡、宁西4个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规模7230万吨/年,已核准煤矿5座,总产能2430万吨/年;核桃峪800万吨/年矿井、甜水堡二号240万吨/年矿井完成竣工验收、正式投产,刘园子90万吨/年矿井实现全面复产;新庄800万吨/年矿井正在抓紧推进矿建三期工程,马福川500万吨/年矿井完成工业场地“五通一平”和初步设计评审……

图片

甘肃华电环县毛井二期风电项目。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摄

今年1至10月,全市累计生产煤炭396.83万吨,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515万吨。伴随着捷报频传,滚滚“乌金”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地面,庆阳的资源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深度转化。

“油煤气共炼、风光电耦合,实现多能互补、多极突破、多点支撑”。在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庆阳始终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在延链补链强链上精准发力,取得了一项项喜人的成就——

庆阳瑞华能源公司20万立方米/年天然气提氦项目建成投运;重庆宏大化工公司20万吨双氧水、2万吨吗啉项目加快建设,填补了庆阳天然气化工项目空白;全市配套建成天然气输气干线5条180公里,输气能力10亿立方米/年,形成了西气东输管道气与陇东自产天然气共同供气的新格局;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全面启动,正宁电厂2×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获得核准,作为外送工程电源支撑的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在庆阳启动建设;华电2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截至10月底,全市并网总规模113.98万千瓦,预计全年新能源发电量将达到18.15亿千瓦时;市政府分别与华能甘肃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天能电池等9家公司签订数字能源产业、氢能产业链、乡村振兴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等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西峰,一座由小镇成长起来的城市,是庆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中心城区,也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图片

庆阳市区文明程度持续提升。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俄少飞 摄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西峰区为中心、辐射带动陕甘宁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并配套制定了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规划管理和土地要素保障、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推动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引才引智促进创业创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9个工作方案,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生态宜居之城,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之城,开放包容、活力迸发的创业创新之城。

《关于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庆阳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西峰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西峰区经济总量和增幅在全省和周边市县(区)位居前列,人均GDP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城市功能更加完备,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资源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城和特色镇梯次衔接的“1+7+N”城镇化发展体系,市域首位度和区域影响力明显提高,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稳步提升。

图片

银西高铁串联陕甘宁革命老区,打开了开放发展的新通道。通讯员 朱欢 摄

一年来,庆阳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坚持“人地相宜、市区共建、新老并重、软硬兼施、政企合力”的原则,实施以旧城更新、新城建设、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市容环境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坚持中心城市与工业园区联动,以城聚产、产城融合,努力把庆阳建成陕甘宁毗邻地区交通中心、经济中心、消费中心、医疗中心。

定了就干、说了就算、完不成就要担责。前三季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2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听取市直部门和西峰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印发了《庆阳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庆阳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和《庆阳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培育健康房地产市场扩大住房消费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全力推进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图片

庆阳机场航线通达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摄

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1+7+N”城镇化发展体系,我市突出西峰城区中心地位,一揽子编制了西峰城区城市总规、片区详规、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夯实城市建设经营的基础。同时,实施了庆阳市三维城市信息模型(CIM)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用于辅助城市规划方案三维报建和审批应用,实现项目规划、审批、验收的统一空间数据治理,满足规划管理业务数据分析和管理需求,最终实现全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和智慧化。

项目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系统工程,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民心工程。通过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陇东区域医疗中心、陇东风情园等项目加快推进,西合、东绕城两条一级公路正式开工,庆阳市区应急水源主体工程全面建成并顺利完成全线联合试通水运行,北部门户区基础设施改造等一系列重点公共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成并交付使用,团结小学新校区综合教学楼、黄官寨实验学校教学楼建成投用,庆阳一中改扩建一期、南街小学东教学楼、向阳小学教学楼完成主体工程,新老城区多条长期影响群众通行和制约城市发展的“断头路”已经打通,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46亩,100座高标准公厕、20座水平式垃圾压缩站建设改造全面完成……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优化,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区域影响力和聚集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作为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西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改观人居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改美城市风貌、改富居民住户”的要求,坚持以改为主、以拆为辅、“留改拆”并举的原则,启动实施了秦霸岭市场、西郊蔬菜市场2个片区改造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对老城区破旧房屋、破旧建筑以及公共设施老化等问题的整改,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居住质量,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在城市硬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西峰区聚焦城市软实力提升,持续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一难两乱”专项整治,集中开展户外广告治理、门头店招提质改造、架空线缆清理整治、规范市政工程施工围挡,常态化抓好拆违治乱等工作,为市民群众提供一个干净、整洁、有序、舒心的生活环境。

“三化”并进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效益的产业。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工业绿色化、文旅融合化为方向,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突出科技赋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

农业现代化 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无农不稳。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庆阳属于“以优质苹果和牛羊为主的陇东雨养农业区、陇东农产品主产区、陇东循环农业区”,享有“陇东粮仓”的美誉,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图片

随着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的大面积推广,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特约摄影 张应君 摄

一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现代化为总抓手,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紧盯秋播、春播、复种“三道防线”,层层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建立粮食作物种植台账,将任务落实到村组、农户、地块,靠实粮食生产责任;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02.4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34.39万亩,落实各类保障粮食生产补贴资金5.19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41.56万亩,整治撂荒地种植粮食作物25.52万亩,引导群众腾退苗木占用耕地播种粮食作物8.79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14.84万亩,占任务590万亩的104.2%,预计粮食产量达到168.38万吨,占任务136.5万吨的123.36%。

图片

我市已与36家数字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摄

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我市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延链增值。

——调优结构扩规模。以畜禽养殖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苹果、设施蔬菜、食用菌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第三季度,全市牛、羊、猪、鸡出栏分别增长9.42%、17.35%、15.09%、13.45%,预计苹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产量分别达到144万吨、58.7万吨、9.56万吨和5017吨。

——育强龙头补短板。加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引培,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5亿元以上2家、1亿元以上4家,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带动产业延链增值。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8011家、家庭农场2142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83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841个,以市场化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创建园区促融合。巩固提升宁县苹果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环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镇原肉鸡省级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环县肉羊、西峰生猪等7个省级产业园创建,同步开展市级产业园联创,实现“一县一园”。

——狠抓项目扩投资。紧盯中省投资政策导向,争取省级以上财政农业项目14类47个,落实项目资金9.55亿元。加大农业农村领域项目招商引资,签约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项目11个,到位资金6.53亿元;兰洽会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46.97亿元,已全部开工建设。

——培育品牌提效益。组织申报第三批“甘味”企业商标品牌10个,全市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累计达到6个和31个,认证“三品一标”81个,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组织19家供应商入驻中国社会帮扶网,推荐31个企业商标品牌进驻“甘味”品牌中心等农产品直营店,1至9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66亿元。

图片

镇原县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孵化中心出雏自动化生产线。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闫慧摄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乡村振兴更有底气。全市上下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特点,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强化乡村治理,逐步建立起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大格局。

工业绿色化 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资源富集是庆阳的比较优势,工业强市是庆阳的战略抉择,工业绿色化是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强工业”行动部署,我市积极顺应国家“双碳”战略,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为目标,立足市情实际和现有基础,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提升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持续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图片

庆阳瑞华能源有限公司。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摄

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持续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谋划重点发展煤基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碳一化学品、煤制绿氨绿肥四条产业链,确保煤化工产业长成“参天大树”;瞄准高端精细化工,推动科元控股天然气制BDO项目落地,实现天然气燃料和原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启动实施工业园区(集中区)改革,建立“政府支持、园区主体、平台载体、多元发展”机制,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在改旧育新中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

大数据产业、氦气产业、氢能、新能源,这些都是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既是庆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突破极,也是庆阳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布局,甘肃成为8个节点之一,庆阳市承担建设任务。依托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我市围绕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建设国家“东数西算”数据中心产业基地,努力把庆阳打造成算力高质量供给、数据高效率流通的大数据发展高地。

今年,按照打造“东数西算”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红色数据灾备基地的目标定位,全市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113.11亿元;金山云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获批全国“东数西算”示范项目;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分别通报表扬庆阳市全力打造“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集群典型经验做法,对我市打造“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集群给予充分肯定。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对接大数据企业60余家,与36家数字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在氦气产业、氢能、新能源方面,2022年5月,省军民融合办批复同意庆阳设立氦气储备基地(库),庆阳瑞华能源公司天然气提氦项目后续总能力将达到135万立方米/年;超前布局“绿氢”生产,加快推进庆阳石化公司氢气回收利用项目,下达庆阳公交集团氢能源汽车市级补贴资金70.92万元;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有序拓展,酒钢西部重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建设项目建成投产,远景大型风机叶片项目即将开工,三一重能大型风机主机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庆阳电网内并网新能源场站24座,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99.42%,今年累计新能源发电量12.28亿千瓦时。

紧盯国家“双碳”战略实施,我市围绕工业绿色化发展路径,先后谋划或实施了正宁电厂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及示范项目、疏干水高效除硬设备开发及浓水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兆瓦级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研发与应用项目、千万千瓦多能互补源网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东数西算”产业园 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项目、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智慧储能集成环县生产基地项目等,助力工业经济低碳循环发展。

文旅融合化 提升三产发展水平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红色文化、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名贤文化是庆阳文化的符号代表。

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庆阳的禀赋条件出发,我市坚持文化、旅游、体育、医养资源整合、要素融合,坚持“举红色旗、打特色牌、走绿色路”的目标,大力挖掘庆阳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全面提升。

图片

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王博雅摄

红色文化是庆阳革命老区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市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打磨提升大型歌舞剧《绣金匾》、秦腔剧《南梁》,创排红色历史题材陇剧《南梁忠骨》,编撰出版《陇东红色歌曲集》等文化书籍,不断强化文化资源对旅游产业的要素支撑。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起来,积极完善红色景区服务设施,合水县陕甘红军纪念园顺利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山城堡战役纪念园等已成为红色旅游的著名景点。

依托境内厚重的岐黄文化、农耕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市快速推进文物保护项目,稳步推进文物发掘保护,深入推进非遗传承保护,打造周祖圣地、岐黄故里等特色文化品牌。启动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遗址——西峰南佐遗址的考古发掘,探明距今5000年左右最大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充分展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关键地位。完成石家及遇村遗址年度考古发掘任务,正在编制保护规划,申报2022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启动实施庆城县陶质文物修缮、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石质文物修缮、宁县博物馆展览提升和镇原县、庆城县、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展示项目。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遗目录代表性项目5类17个,认定公布了10大类80名市级传承人。组织实施庆阳香包绣制、环县道情皮影戏、正宁民谣3个项目保护工作,完成了相关调查、记录、保存、研究、传承和传播工作。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丝路·连接·对话”——中马皮影文化营线上展示交流活动。

图片

合水县子午花溪谷景区。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摄

在景区创建方面,制定印发《全市A级旅游景区创建实施方案》,创建A级旅游景区7个。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完成第一阶段景观质量申报资料的修改完善。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已筹集4000多万元资金,建设西入口旅客服务中心,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硬件设施。庆城县庆城镇药王洞村等4个村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目前已完成自查并上报省文旅厅进行验收。环县环城镇红星村等5个村被列入2022年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计划,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合水县花溪谷景区、西峰区凤凰塬舍精品民宿、镇原县聚德小镇康养基地建成开放,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宁县义渠百花园增加游乐、拓展项目,业态产品不断丰富。

随着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地域形象和知名品牌,红色圣地研学游、陇东历史文化游、黄土民俗风情游、子午岭生态康养游正在成为精品旅游线路,文旅融合化即将成为庆阳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强劲引擎。

“四建”支撑 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庆阳的市情实际出发,吃透用好国家政策,全力以赴争取项目,多措并举筹集资金,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基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

基础设施建设 日趋完善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庆阳革命老区交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2022年,我市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集中力量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G309线合水(老城)至西峰段和G244线庆阳过境段、G671线合水(太白)至华池公路集中开工,G341线环县(二十里沟口)至车路崾岘公路通车;《庆阳市“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出台,规划建设平凉至庆阳铁路、环县至褚家湾铁路马福川至褚家湾段、庆阳至长庆桥铁路3条铁路项目;华池通用机场项目顺利完成建设……外联顺畅、内联快捷、互联互通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图片

甜永高速宁县段。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庆阳是一个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问题并存的地区,建设水利工程是保障群众安全用水的重要途径。2022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庆阳市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综合规划》《庆阳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庆阳水利“四抓一打通”实施方案》,全年共实施重大水利项目30个,甜水堡调蓄引水、巴家咀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加快推进,吴家沟水库综合利用、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等项目开工建设,马莲河生态治理百里河道示范长廊、王家湾水库蓄水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白龙江引水庆阳配套工程完成规划编制,庆阳市引黄河水入市区的重大工程——市区应急水源工程圆满完成全线试通水,具备向市民供水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用电、通信需求显著增长,对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严格落实省、市关于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实施方案,聚焦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东数西算”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投资倾斜,电网基建投资同比增加41.7%,陇电入鲁及配套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750千伏庆阳北输变电工程“三线迁改”、临时用地、站址方位调整等前期工作平稳推进,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能耗双控平台、零碳智慧园区系统完成本地化部署。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在持续完善提升5G通信网络的同时,聚焦“东数西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强化网络保障,中国电信已建成开通庆阳至西安主备用直连链路2条,庆阳至银川、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直连链路已开工建设;中国移动已建成开通庆阳至西安、庆阳至兰州直连链路。

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向好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2022年,我市以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投资3.23亿元的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启动,年内将完成16.18万亩建设任务;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目前完成营造林32万亩,“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完成森林抚育6.2万亩、补植补造5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54万亩;高效管用的林长制体系基本建立。

图片

市民在西峰区人民广场休闲锻炼。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俄少飞 摄

我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盯紧重大区域、重点领域、重要任务和薄弱环节,扎实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各项工作。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全市167台在用燃煤锅炉全部安装环保设施并达标排放,1至9月份市区优良天气数为238天;水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了蒲河后河桥、洪河下郑村两个国考断面环境本底调查和判定;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持续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8块疑似用途变更地块进行了核查,全市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达到29家。

图片

秋日的庆阳市城市海绵运动绿地色彩斑斓。特约摄影 张应君 摄

我市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监督体系和生态考核体系,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围绕重点污染源管控、油区环境整治、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信访问题办理、重点企业监控、核与辐射安全防范等重点工作,出重拳、零容忍,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72起,处罚1318.4万元,受理并办结各类环境信访问题800多件 。

营商环境建设 不断深入

营商环境不优曾是影响庆阳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和最大的短板。2022年,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制胜之道,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推进营商环境全面改善。

3月1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会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项工作措施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盯住有限目标、解决突出问题”的工作思路,聚焦涉企政策落实、服务效能提升、公正执法司法等方面,全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着力创建清廉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亲商爱商的社会环境。

为了提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我市加强宣传教育,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广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学习研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态度、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通过设立“红黑榜”,积极宣传典型、曝光后进,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参与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图片

群众在合水县政务服务大厅税务窗口办理业务。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雷云龙 摄

我市坚持把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作为检验营商环境成效的重要标准,全面落实惠企各项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打击非法、保护合法、柔性执法,支持企业诚信合法经营,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重拳出击清除了一批无良企业和害群之马,政府依法行政、干部公正执法、企业依法经营、全民懂法守法的法治环境正在加快形成。组织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着力在帮、办、改上下功夫,围绕落实“推送政策、提振信心,减负减压、惠企扶企,一企一策、纾困解难”工作和“联系、下访、公示、报告、考评”制度,全市安排近千名干部每人联系帮扶一户企业,集中解决企业反映的部分困难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针对干部职工存在的庸懒散虚乱、吃拿卡要掮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我市在全市党政机关组织开展“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实行“亮牌服务、持证上岗、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群众评价、查处举报、末位问责”七项制度,全力创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环境。市上先后组织对“法定办结时限”“承诺办结时限”进行重新确认,承诺办结时限较法定办结时限平均压缩75%,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机关单位部署开展“干部扪心自问、科室问题自查、部门作风自改”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深入。

民生福祉建设 更有质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2022年,我市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做决策、上项目、抓落实全过程,把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急难愁盼的事情,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图片

市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书。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徐雅荷 摄

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启动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推动化解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决定性进展,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点赞”。截至5月13日,全市共计摸排出问题小区455个、住房75511套,累计化解446个、74150套,首次登记化解率达到98.2%、转移登记化解率达到97.31%、总体登记发证率达到80.4%,6万多户群众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吃上了“定心丸”。

就业是最基础、最能动的民生。我市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城乡劳动力就近就业、干事创业。至9月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88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08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39人,全市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42898人,创劳务收入131.44亿元。

图片

西峰区团结小学新校区。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俄少飞 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6个配套实施方案,从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增强教育内涵发展能力、激发教师队伍工作活力、提高平安校园建设水平、完善教育发展保障体系6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22条具体措施,教育工作向着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强素质、高中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促发展的目标前进。

为了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我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抓手,全力构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目前,共确认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706747人参保,对符合规定参保应资助的689631人资助资金8834.28万元;严格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二次救助保障,1至9月份,低收入人口住院报销102377人次,总报销费用金额45105.63万元,实现了应报尽报。

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我市全面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深入挖掘庆阳文化价值,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正常免费开放;组团参加省十五运青少年组13个大项、群众组15个大项的比赛,共获101.5枚奖牌;景区建设、文物发掘保护、非遗传承保护稳步推进,文旅产业链不断延伸;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顺利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放异彩,群众文明素养显著提高。

平安也是极重要的民生。我市以法治庆阳、平安庆阳建设为统揽,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大党员、干部下访力度,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截至9月底,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76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共6684件,调解成功6470件。

一江潮涌海天阔,庆阳发展正当时。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未来发展的蓝图,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不懈奋斗,才能实现新的辉煌。全市上下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创造性地落实在庆阳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担当作为上,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庆阳大有可为的信心、大有作为的担当、事在人为的干劲,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