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做好“扩绿、用绿、活绿”三篇文章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路 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引和方向。我市林草部门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主力军的高度政治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大做优做强“扩绿、用绿、活绿”三篇文章,打造“生态优先、域满绿色、高效发展”的庆阳林草“升级版”,推进美丽庆阳建设。

一、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扩绿”上下功夫。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项目带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的战略区位,立足庆阳市“五区五廊”建设布局,加快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强力推进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接续实施“一村万树”工程及“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等林草生态工程,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完成造林、封育、生态修复、抚育、提质增效等绿化措施。突出特色主题,积极实施陇东黄土高原植物园项目、国家储备林项目,在西峰城区主要沟道实施绿色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品位。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按照先建后补的方式参与林草生态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00万亩,森林草原提质增效300万亩,人工种草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27%,草原综合指标盖度达到77%。

二、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用绿”上见实效。树立“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生态财”的绿色发展理念,挖掘林地资源,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林下经济适度规模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林-草-药”“林-果-菜”“林-花-峰”等多种立体复合种植模式;集中发展“林-草-畜”“林-禽-鱼”“林-禽-菌”等林下空间养殖;充分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林下休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和林下采摘、垂钓等特色产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荒山地等适宜林地,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沙棘、文冠果等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果。秉承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推进林产品销售与“新媒体+互联网”有机对接,加快推进林草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引进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品牌林产品深度融合,培育“宁州干枣”,庆阳苹果“陇蜜”“甘旭”“华泰”等区域特色品牌,使庆阳成为“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红杏之乡”“中国高原圣果之乡”。

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设,在“活绿”上求突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盘活林草资源,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撬动金融支持。研究制定林草助力全市“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举措,加快推进林草绿色生态产业链建设,推动全链条提档升级, 从苗木培育、植树造林、资源管护、产业发展、碳汇开发、林产品加工等全过程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好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的功能,用活资源,实现林草资源融合发展。积极制定林业碳汇开发规划,成立碳汇开发领导小组,对接碳汇开发公司,明确分成比例。及时完成林业碳汇注册,建立地方树种碳储量测算体系和监测标准以及动态预估模型,为全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对全市2005年以来新造林和森林经营面积进行开发,“十四五”期间完成第一批林业碳汇开发收益。积极探索林业碳汇收益撬动融资支持林草建设的新模式,在“林业碳汇贷”“林业碳票”“碳排放抵消”等方面打造林草“升级版”。

(作者单位: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