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甘肃庆阳: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以来,庆阳市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寒旱农业,全力抓促乡村产业各项任务落实,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稳中向好。三季度,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00.05亿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91元,增长6.2%。

庆阳市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工作思路和“全市一盘棋、一县一特色”产业布局,突出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持续扩大畜禽养殖规模,推进苹果产业提质改造,加快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肉牛、肉羊、生猪、苹果、苹果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庆阳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三季度,全市牛羊猪鸡出栏分别达到15.93万头、137.74万只、60.9万头、2846.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42%、17.35%、15.09%、13.45%,羊、鸡增速全省第一位,猪、牛增速全省第二和第四位;蔬菜、中药材、食用菌产量分别达到55.59万吨、10.85万吨和2648吨。据业务测产,苹果产量达到144万吨。

为了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庆阳市做强产业链前端,突出建基地扩规模,建成国家级出口苹果及质量安全示范区15万亩、百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8个、绿色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7个、万只以上规模羊场33个、万头生猪育肥场14个、千头以上规模牛场27个、种鸡场12个、肉鸡养殖场32个,提高种养规模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夯实产业链基础。做强产业链中端,突出精深加工提效益,实施产业链主骨干企业提升行动,新引培龙头企业24家,累计达到364家,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5亿元以上2家、1亿元以上4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县区谋划实施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项目11个,完成投资6.53亿元,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延伸产业链后端,突出冷链物流促融合,先后有6个区域公用品牌、31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品牌目录,认证“三品一标”81个,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建成果蔬保鲜库303座、储藏能力58万吨,1至9月份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66亿元。

庆阳市加快构建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果木等废弃资源,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食用菌,建成百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8个、绿色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8个,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破解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传统耕作制度,建成夏播(复种)马铃薯百亩示范点17个,复种马铃薯面积9210亩,探索创新种植模式,建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千亩以上示范点12个、百亩示范点78个,种植面积11.68万亩,实现“一季双收、保粮扩油”目标;探索总结“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业抓点示范,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32个,引进推广新技术34项、新品种112个,引导460名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蹲点指导,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持续开展产业帮扶,落实到户产业奖补资金2.77亿元,支持4.44万户17.9万脱贫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巩固产业帮扶成果。加强入股带农经营主体监管,建立市级联县包抓、县区包乡监管、乡镇主责主体工作机制,先后2次开展带农经营主体专项调研,召开全市带农主体规范监管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环县“退股还羊到户”经验模式,主动防范生产经营风险。加快构建市场化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645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84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011家、家庭农场2142家,健全市场化联农带农机制,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编辑:袁乙琪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