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春走基层·企业篇】新春新活力 企业产销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肃振海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开足马力保障春耕生产

庆阳网讯(记者 路世玲 陆洋 陈思 张瞳 胡文韬)临近春节,甘肃振海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按下生产“加速键”。

1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合水县工业集中区的甘肃振海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看到,产品储存区的农用地膜等产品码放得整整齐齐,地膜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或上料,或调控设备数值,或卸卷,或包装打包,各司其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公司目前全面复工,已恢复正常生产秩序,临近春节,正开足马力加速生产。”公司质检经理李婷婷介绍,最近,公司的订单主要来自我市各县(区)政府采购、平凉地区经销商以及自销,订单量达4000吨。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订单量,该公司生产车间30名工人实行两班倒,每班15人,每天运行8至10台机器,全力保障地膜生产。目前,公司地膜日产量为40吨,春节放假前,计划完成订单量的60%。

甘肃振海塑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甘肃省农地膜定点生产厂家之一,其生产的“古農”牌农用地膜、大棚膜、PE管材、“古象”牌聚乙烯提桶,近销我市七县一区,远销平凉、武威、延安、固原等地。

“春节过后,大规模的春耕生产将全面展开,从正月初六开始,我们就要全力生产春耕所需的农用地膜等产品。”李婷婷说。得益于政府在保障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政策服务,连日来,公司全力赶订单、拓市场,经济收益呈回升向好趋势。

据了解,截至目前,合水县36户工业企业,除季节性停产外,大部分企业已全部复产,全县9323户市场主体均已恢复生产经营。


庆阳中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让“黄土陇味”香飘万里

春节渐近,在庆阳中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直营店里,前来选购农特产品的顾客络绎不绝,网络商城上的订单也纷至沓来,线上线下各类农产品的热卖,让这家长期致力于绿色农产品研发、种植、生产、销售的庆阳本土企业信心十足。

日前,记者在位于西峰城区的一家中贸直营店内看到,五颜六色的兔年新年礼盒摆满货架。该店店员告诉记者,相比往年,今年的年货种类更多、价格更亲民、包装更环保,特别是新推出的经济实惠型粮油食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比预期要好。

庆阳中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赵伊涵说:“新推出的经济实惠型粮油食品,既是冲淡疫情带来不利影响的新尝试,也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层级及产业链的新措施,不但扩大了消费市场,也能让顾客花小钱尝好物。新的一年,我们的目标是把中贸旗下的农特产品做成庆阳的一块金字招牌。”

近几年,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庆阳中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积极开发生产多款经济实惠型农产品,不断打造特色农业区域优势产品,整合庆阳各县(区)优质农特产品资源,根据当地风土人情,丰富地理文化内涵,增加市场认可程度,提升庆阳农产品品质,带动当地群众提高收入。

为了让“黄土陇味”香飘万里,庆阳中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黄土塬生态、气候、地理、土壤、物产优势,既做本土农产品的种植者,也做优质农产品的“搬运工”。赵伊涵表示,庆阳是国内小杂粮的重要产区,是甘肃省荞麦、糜子、谷子主产区,环县、镇原和华池3个县是中国三大甜荞最适生产区,本土农产品安全、健康、有营养。接下来,公司将继续与订单种植区的农户紧密合作,种一地好粮,富一方百姓。


庆城县晶城粉业有限责任公司

“银粉”变“金丝” 丝缕皆年味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1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庆城县玄马镇贾桥村的庆城县晶城粉业有限责任公司,冬日的阳光洒落在晾晒架上,一根根“银丝”般的粉条整齐地排列着,包装车间里传来“哗啦啦”的粉条装袋声,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包装着年前的最后一批粉条。

“每年一到腊月,粉条就全部售空,今年还有很多客户打电话找我预定,但是已经没有存货了。”庆城县晶城粉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庆亮满脸笑容地说。该公司主要生产、加工和销售纯洋芋手工粉条,2022年生产的180吨粉条,现已全部售空,收入达200万元。

谈及创业之途,刘庆亮感触颇多。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以前长期在外务工,从事企业会计工作。因为家庭条件困难,他一心想着摘掉家里的“穷帽子”,于是多方考察,四处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最后看中了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粉条加工行业。

2017年,他毅然返乡,筹资6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公司,并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运营、当年收益。

为了拓宽销路,刘庆亮在庆城县商务局的指导下尝试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销售,他在快手平台开起了小店,及时制作发布粉条的宣传视频,还把各类产品挂上“小黄车”。他说,现在做销售不能只是“一条腿走路”,必须借助网络平台把货“带”出去,多方拓宽销售渠道。

创业成功后,刘庆亮不忘回报乡亲父老,公司常年聘用的26名员工都来自本村及周边乡镇,每人年增收2万多元。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春节,刘庆亮拿出300多斤粉条,慰问了村上66户五保户、低保户。他说:“退伍不褪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能丢,我不但要自己富起来,还要带动身边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谈及新年打算,刘庆亮说:“疫情政策调整后,公司现已全面复工复产。我的打算很简单,做‘良心’粉条,做‘向上’企业,走好线上销售的路子,带动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让乡亲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美。”


庆阳旅游百事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新项目助力春节旅游市场升温

1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峰区岐黄大道的庆阳旅游百事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部,只见前来咨询旅游项目的市民络绎不绝,参团买票的人也不少,我市旅游市场开始复苏回暖。

该公司负责人毛永吉告诉记者,过去3年,受疫情影响,旅游行业遭遇“寒冬”,大多数旅行社营业额呈断崖式下滑。“好在我们经营的快递和物流等其他业务,在特殊时期都能满负荷运转,并且业务量逐年增长,为旅行社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撑。政府各相关部门也出台了旅游保证金退还、社保缓交、税收减免、留工培训补助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帮助民营企业解了燃眉之急。”毛永吉说。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旅游行业终于看到了复苏的曙光。新的一年希望‘火气’回归,迎来旅游热。”公司导游刘珂说。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连日来,长短线的旅游订单量持续增长。据了解,为加速旅游业热起来,元旦以来,庆阳旅游百事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市内推出了“我到陇东过大年”旅游项目,兰州、西安等地游客陆续前往体验。此外,短线西安、咸阳,长线三亚、厦门、大理等地的旅游项目目前都很火热,成为广大市民旅游过年最受欢迎的选择。

“复工复产工作加速推进以来,省市文旅主管部门第一时间出台利好政策,加之又逢‘双节’旅游热,我们会充分利用好全省A级旅游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政策,与全省各地文化旅游活动场所积极对接,做好‘甘肃人游甘肃’‘庆阳人游庆阳’等促销推广活动,让省内旅游跨区域率先动起来。”毛永吉表示,在新的一年,公司将加大力度继续优化投资推广市内“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项目,做好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投资建设新项目,为我市旅游市场的复苏再添一把旺火。


丽彩甘肃西峰制药有限公司

全力以“复”保证药品供应

1月16日,记者走进丽彩甘肃西峰制药有限公司,看到一番火热的生产场景:包装生产线全面启动,员工干劲十足。机械臂上下作业,工人们操作稳准利落,一件件药品从传送带上“走”下生产线,准备投放市场。

该公司总经理郭晓强告诉记者,近3年受疫情影响,药品生产原料短缺,收发货物流受阻,好在政府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帮助扶持,助力公司挺过了寒窗期。如今疫情防控新政已经落地实施,全公司上下忙生产、抓订单、拓销路,全力保障药品供应。

随着春运人员流动频繁和寒流的影响,市场对抵抗感冒、新冠病毒感染的药品需求较大,该公司生产的氨咖黄敏胶囊、维C银翘片等8种药品产量由以前的每天770件提高到现在每天1520件。据介绍,为加快生产,公司增加了生产和包装设备,一线员工加班加点,全力保障市场用药需求。

近年来,丽彩甘肃西峰制药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技改等项目,经过潜心研究与开发,形成了西药、中西药制剂为主导的产品体系和架构,一些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氨咖黄敏胶囊、维C银翘片、强力枇杷露等药物,年销售规模实现稳定增长,推动了公司营收额的稳步增长。

“为加速复工复产,春节期间,我们计划不停工。在原料供应上,跟供应商积极沟通,提前备足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为药品生产打好基础;在物流运输上,与运输公司提前沟通,协调假期的运力;在人员安排上,积极动员员工早日返岗或者坚持在岗。”郭晓强说。

谈到新年计划,郭晓强表示,公司将开足马力,抓好生产,为企业增收创立打下基础,力争实现全年产值达到6亿元,缴纳税款超过5000万元,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尽到企业的责任,确保患者能够吃上良心药、放心药。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