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春走基层·四小兔探年】猪肥牛壮迎新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刘萍凝 曹拯 俄少飞 李建强)1月16日,踏着冬雪,陇东报新春走基层第四采访小组来到宁县两家养殖场,向敢于突破自身局限、在传统养殖业中寻找商机的“新农人”们,了解他们的创业经历,倾听他们的新年愿望。

在焦村镇西卜村兆鑫家庭农场,卜兆鑫和妻子正在给猪添食,圈里的30多头母猪各个膘肥体壮,200多头仔猪健康活泼。2022年,卜兆鑫销售仔猪300多头,销售额达20多万元,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卜兆鑫的家庭农场。

2019年,做电动车生意的卜兆鑫敏锐地发现养猪前景可观,于是他果断转行,跟着有养殖经验的姐夫一起开始养猪。

养猪既需要体力,也需要动脑子。“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我一边跟着身边有技术的人学习,一边自己摸索,现在,猪的配料、防疫、常见病防治我都能独立完成。”卜兆鑫告诉记者。

卜兆鑫在检查仔猪的健康状况。

养殖场24小时不能离人,卜兆鑫和妻子把家安在猪舍旁,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给母猪和仔猪配料喂食、打扫猪圈、观察猪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等等,这些事情占据了卜兆鑫的大多数时间,一刻也不得闲。就是在除夕夜,也只能和妻子去父母那里团聚片刻,晚上还要赶回猪场。

从兆鑫家庭农场生气勃勃的繁育现场,到樊浩村的宁县宁州鼎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排排高大的牛舍矗立在宽阔的合作社院内,枣红色的早胜牛在活动场地悠闲散步,“这种散养的牛肉质好、体格健壮”,合作社负责人孟春阳说道。

宁县宁州鼎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由于肉牛产业效益好、前景广阔,2020年,孟春阳与几个志同道合者决定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当地21个村入股扩繁场,累计入股资金472.5万元,年底按照8%的比例进行村集体经济分红,分红37.8万元。

肉牛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乡镇群众的创收,通过投犊还牛、投牛还犊的方式,焦村镇发展养殖合作社17家,养殖大户53户。喂养肉牛的原料主要是秸秆,合作社每年可消化玉米秸秆4500吨、小麦秸秆400吨,不但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为群众创收138万元。同时,肉牛扩繁场还吸纳12名劳动力务工,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饲养员给牛添草料。

走过不平凡的疫情三年,随着经济复苏的强劲“脉搏”,卜兆鑫和孟春阳相信自己的养殖事业会很快迎来春暖花开的一天。

“虽然忙碌,但是我对今后的生猪市场前景充满信心,新年将扩大养殖规模,新增育肥猪300头。”卜兆鑫笑着说。

“今年,我们计划新建种公牛站一处,养殖规模扩大到千头以上,配套完成实验室、冻配室、药房等。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4月10日可投产。”孟春阳说。

品种优良的早胜牛。

回望来时路,这些养殖产业从业者经历过资金困难、技术短缺、价格低迷等各种坎坷,但他们都以坚韧的毅力挺过来了。新春已到,“猪肥牛壮”、产销两旺的时刻终会来临,让我们祝福他们吧!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