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西北地区第一面红旗在陇东高原举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30年10月,刘志丹成功领导发动“太白起义”,建立了南梁游击队。1931年10月20日,杨重远、阎红彦率领的陕北游击支队来到合水县林锦庙,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为了加强对两支队伍的领导,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来部队。谢子长传达了省委关于整顿队伍、建立工农红军以及向关中一带移动,首先在旬邑、淳化、正宁一带发展的指示。 1931年12月底,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离开新堡、悦乐,沿子午岭西麓南下。于1932年1月初,到达正宁县月明塬柴桥子村驻扎,改编为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这是党领导的西北红军第一次鲜明地打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旗帜。部队驻扎期间,进行革命宣传,教育动员广大民众,开展武装斗争。

1932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省委常委、军委书记李杰夫来到西北反帝同盟军,传达省委新指示: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并在改编完成后立即南下渭北平原开展游击战争。

1932年2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在正宁县三嘉塬细咀子锦章村隆重召开。细咀子的麦场上搭起了一座高台,台上悬挂着巨幅横标,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授旗典礼大会”。几百名战士系着红色“牺牲带”表示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正宁、旬邑一带的老百姓抬着猪羊、吹着唢呐,前来庆贺,整个会场既壮观,又热烈。会上,李杰夫代表陕西省委宣布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并宣布了游击队的编制和主要干部名单。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杨重远任参谋长。刘志丹因离开部队回陕西省委汇报工作,未任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下辖步兵大队两个,骑兵大队、警卫大队各1个。全军共360余人。在授旗仪式上,由中共旬邑县特支代表第五伯昌将一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红旗授给了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人们向往已久的红军终于诞生了,成为西北地区第一支冠名红军的革命武装。

为了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在部队中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委员会(简称“队委会”),李杰夫任书记,在各大队也建立了党支部。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简称“陕甘游击队”)的成立,第一次在西北地区公开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了这支部队的性质和宗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地区领导的武装斗争进入新的阶段,拉开了西北红色武装割据的序幕。

陕甘游击队的成立,使得正宁县三嘉塬、陕西旬邑县职田塬上的老百姓,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游击队就是自己的队伍,他们喜笑颜开,奔走相告。当天成立大会后,职田镇附近的几十个农民就找谢子长,控诉他们村土豪董凤鸣(绰号油客)的罪行,请求红军替他们伸冤。谢子长根据群众要求,召集队委会研究,决定当晚攻占职田镇。

职田镇距离三嘉塬20多公里,是面积比较大的一个集镇,驻有国民党的区公所和数十人的民团。2月12日晚,谢子长命令骑兵大队出发进入职田镇,逮捕了乔景贤、董凤鸣等8个恶霸地主。第二天拂晓,经过激战,部队进占职田镇,击毙20余人,打伤20余人,俘虏三四十人,缴获步枪100余支、子弹2000余发。捣毁国民党职田区公所,活捉了国民党职田民团团长唐碧武和区绅唐德乔等七八人,当场烧毁了区公所的文书、账本及查抄的豪绅账债契约,并开仓分粮。陕甘游击队成立和占领职田镇的消息,使国民党统治当局极为震惊,他们立即调动驻旬邑县境内张洪镇的警卫团和附近民团共千余人,向职田镇扑来,妄图一举歼灭陕甘游击队。2月15日,国民党部队刚到阳坡头,就遭到谢子长率领的陕甘游击队的伏击,歼俘“围剿”敌人500余人,缴枪150多支。

陕甘游击队接连取得旬邑县职田镇、阳坡头战斗胜利后,随即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南下陕西渭北的三原、富平、蒲城、耀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转战月余,歼灭旬邑、彬县、长武、宜君、耀县等地民团武装共约1000余人,力量不断发展,影响迅速扩大。陕甘游击队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发动群众,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财产并分给贫苦农民,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可是,在分配财产时,群众只要粮食、牛羊,不要土地。究其原因,他们怕游击队走后没有保障。这就向红军游击队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必须建立革命根据地,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鉴于这种情况,谢子长在耀县香山组织召开队委会和指挥部会议,认真分析形势,总结陕甘游击队成立后作战和发动群众斗争的情况,并讨论了陕西省委的指示。会议认为,建立革命根据地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但在什么地方建立,要具体分析。三原、富平地处渭北高原,交通便利,国民党统治力量强大,不利于建立革命根据地,必须走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决定游击队转移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香山会议,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为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从此,陕甘游击队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1932年4月中旬,陕西省委书记杜衡到游击队巡视,刘志丹随杜衡一起回到部队。杜衡以游击队攻打正宁县山河城失利为借口,对谢子长妄加了一大堆罪名,宣布撤销谢子长游击队总指挥一职,又将游击队分为第三、第五两个支队,三支队由刘志丹率领,到西兰公路沿线的乾县、永寿一带活动;五支队由阎红彦率领,到三原的武字区一带活动。谢子长被排挤出部队后,到甘肃靖远发动了著名的靖远起义。1932年5月,第三、第五支队在旬邑县的清水原会合,刘志丹接任总指挥兼第三支队队长,率领游击队继续转战在陕甘边区。1932年,为了发动劳苦大众起来与敌人斗争,刘志丹亲自起草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布告》。

陕甘游击队成立的行动,受到“左”倾错误的极大干扰和破坏,四易总指挥,给发展壮大红军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损失。但是,在刘志丹、谢子长等坚强领导下,陕甘游击队坚持顽强的斗争,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打下了牢固基础。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