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非常眼丨陈东茂:画形画心画故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他曾潜心教学,以拳拳之心在学生心灵中播洒下艺术的种子;他喜爱传统文化,身体力行还原中国古建筑之美;他笔耕不辍,醉心描摹家乡田园风情。如今,他投身于建设具有历史厚度、空间广度和无边界的美术馆中,为繁荣本土书画艺术事业、向外推介庆阳黄土文化艺术躬身前行、耕耘不止。

图片

▲陈东茂

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庆城县文化馆专职画家陈东茂。

故乡,是他艺术表达的永恒主题

在庆阳美术圈以外知道陈东茂的人,大概率是由那座从山西一砖一瓦都没落下、整体搬迁来的老宅子而得知的。“何处北人不思槐”,或许,地处长城线上的庆阳,在自古流传那一场场生离死别的屯边故事里,那些关于故乡、关于山西老槐树的群体记忆中,遥远的山西离我们的情感距离其实很近吧。

图片

▲陈东茂油画作品。

“它首先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总得有人来做点什么,至少这是我们人类文明共有的精神财富和家园记忆……”面对写生途中偶遇的、即将在冰冷铲车下变为一堆废砖瓦砾的明清老宅,面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面的种种不理解,陈东茂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把一处遥远故乡里的家园,一砖一瓦“画”在了陇东故乡的大地上。

所谓大爱无疆,我想无外如是吧。

在陈东茂的画作中,朴素温暖的窑洞、深厚的黄土地、宽阔的大塬、连绵起伏的高山,以及在这些景象中的事物等,无不具有浓郁的陇东地域特色。

著名画家宋仁伟这样理解陈东茂画中的故乡:“他画的窑洞系列就有非常浓的乡土味,能看出来他的情感寄托在这里边。你看他画的几头牛或是一只狗、几只羊、几只鸡,都非常能感觉到感情注入到里面去了。”

图片

▲陈东茂油画作品。

“我是黄土地的孩子,看不够家乡的山山水水,有时候看见一孔沧桑的老窑,一段斑驳的土墙,心里就会‘咯噔’一下。”他的画作里,无时无刻都在刻画着这些他怎么也看不够的家乡田园和父老乡亲。

近年来,他的《街角》《陇上人家》《画家您好》系列、《高原•冬日》《牧歌》等作品入选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18年全国油画作品展、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并获最高奖。

图片

▲陈东茂油画作品。

在进行艺术创作之余,他在古庆州城头、在涅槃重生的老宅“庆泽园”中,搭起古戏台,请来老戏班,唱起古老的陇音秦声;聚起一帮会做庆阳传统美食的大师,一板一眼地研究起了舌尖上的庆阳美食文化,“八挎五”“十二台”“十三花”“三角席带海菜”等传统美食,曾引来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和拍摄。这何尝不是他在用另外一支画笔,描绘他挚爱中的、更大更壮阔的一幅家乡美景。因此,陈东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这是对他多年来守护庆阳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对他身体力行热爱家乡的肯定。

绘画,是他艺术创作笃定前行的初心

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命不同时段的感悟。1995年,血气方刚的他也曾怀揣梦想被同学拉去当“北漂”。那是一个燃烧激情的无畏年代,拉他同行的那位同学酷爱武术,有“长庆总教头”之称,几乎是一路比武挑战到的北京,到京后甚至还慕名找到首届“武状元”去切磋了一番。一次请客吃饭就花完了他俩身上仅有的一百多元生活费,以至于当晚不得不露宿街头。后来还是靠绘画的一技之长在北京站住了脚跟,租了房子安顿下来,有了余钱寄回家中。

图片

▲陈东茂油画作品。

“如果就这样一直下去,多年以后,至少一个衣锦还乡还是可期的。”陈东茂说到这里哈哈大笑。

可命运的车轮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开个玩笑拐个弯。浑浑噩噩间,他又被朋友裹入了当时风靡一时的“还乡团”,豪情满怀地准备回到家乡大干一场,可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做了一名美术老师。

颠簸不平的人生路上,是绘画这个儿时的梦想,成为他一直坚持前行的动力。

图片

▲陈东茂油画作品。

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东茂还是小学生时,临摹连环画受到同学认可;因为画画他有了人生第一个知音、自己的亲姐姐;姐姐为了鼓励他,模仿他心目中的大画家给他不断写信等,对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当老师以后,当站在三尺讲台上看着学生们能自如地用手中的画笔,把眼中所见、心中所爱涂抹出来时,他是快乐而满足的,以至于他一说起那些年办培训班不收费、还自掏腰包给学生买时髦的牛仔裤,学生们晚自习后主动留在教室练习绘画到深夜的美好回忆时,他的眉眼间分明还有光在流动。

超越自己,是他艺术之路的终极目标

庆城县“庆泽园”老宅是陈东茂的画室,也是他的展厅。在这里,挂在最醒目处、也是让观者印象最深的一幅油画,是一个孤独的背影静坐在沟谷边,眺望着山峦起伏的远方,大自然那巨大磅礴的壮美,如同一座座横亘在眼前的、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山。如何能突围和翻越出去,是多少和他一样的艺术家穷其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的答案。

图片

▲陈东茂油画作品。

“画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对于绘画,陈东茂常这样说。走出去,看过了高处的风景,常感无法企及;心有所悟,笔墨难达,那种无力和不甘、那种刻骨的痛苦时时困扰着他。

为了寻求这个答案,他坚持每天画一张素描,让手感始终处在最敏感状态;有点空闲就背起画夹,到野外去写生,用心灵去感应广袤的大自然,用画笔不断去跋涉和探索;常常揣摩从古至今国内外大师们的作品,到专业艺术院校去汲取更多的艺术营养。

艺术求索还在路上,未来能画成什么样子?陈东茂说:“我自己也不得而知,但我至少在现阶段极用心地去表达,试图用全新的观看,用自己的内心,用画笔去守候庆阳这块原乡风景和如同‘桃花源’一样美好的家园。”

图片

▲陈东茂正在写生。

独立设计师、策展人贺欣说:“看过陈东茂的画,第一印象是‘土’,第二个感觉是‘撑’(说洋气点叫张力),第三个感觉是‘温暖’。”

如今,年逾五十的陈东茂喜欢拿起画笔,品尝绘画给他带来的酸甜苦辣,也喜欢将老宅子作为当地的艺术“会客厅”,在袅袅飘浮的茶香中,与师友们在这里谈天说地,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

其实,在他的内心,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能够让庆阳的文化有足够的表达方式,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