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培育“软实力” 打造“硬支撑”——庆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马小隆)办理开办企业时限压缩到0.5个工作日,项目用地预选、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等环节审批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分别压减到3个、3个、2个工作日,持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压减涉企办事时限。

开展涉企司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深化“府院联动”“诉调对接”机制,推动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坚持建管并重,着力营造护商、安商、助商的法治大环境。

谋划实施“东数西算”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113.11亿元,数字经济一体化招商累计签约落地企业48家,市场环境越来越开放开明,政商环境越来越亲近清廉。

……

去年以来,庆阳市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按照“盯住有限目标,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以“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活动和“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为抓手,聚合力出实招求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投资更放心、更安心、更暖心。

聚焦机制保障 不断提升工作“首位度”

优化营商环境,理顺分工机制是重点。庆阳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20个专项小组。8县(区)均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专门工作机构,顶格部署、压茬推进,形成了“高位推动、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闭环,为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新高地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20个专项小组工作方案和《庆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22年工作任务清单》,提出了93项工作任务,形成了“1+2+N+1”纲领文件、工作方案、年度清单制度体系,倒逼措施、任务、责任落实,精准抓好优化提升。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端、微、网、屏”全媒体矩阵优势,开设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百姓有话说”“优化营商环境·大家谈”等9个专题专栏,对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进行深入解读。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13期。目前,中央、省级媒体平台共刊载庆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稿件2137篇(条),全网阅读量2100万+,全市更新宣传牌、宣传栏、宣传条幅、电子显示屏3986个,以直观、生动的形式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聚焦改革增效打造服务发展“新引擎”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是核心。庆阳市扎实开展“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工作,在全市各级机关单位和公共服务窗口全面推行“亮牌服务、持证上岗、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群众评价、查处举报、末位问责”制度。实行作风评价机制,市、县评价系统共收到群众评价56.46万人次。建立负面评价提醒反馈机制,对群众差评实行“告知—督办—反馈”闭环管理,督促各级各部门提升服务质量。畅通拓宽投诉举报平台,市、县两级通过“三个一”渠道接到并督办群众投诉举报138件,办结128件,全市283名干部因群众差评或投诉举报受到严肃处理。

全面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推进数字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新建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大数据基座、大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基础设施,并对接口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平台系统的无缝对接,全市“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48%,全程网办率达到98.93%。持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推动部门、事项、环节全流程、全口径、全要素、全权限进驻政务大厅,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提升涉企办事服务水平。办理开办企业时限压缩到0.5个工作日;项目用地预选、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等环节审批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分别压减到3个、3个、2个工作日;大中型企业办电流程优化为“供电方案答复、竣工检验、装表接电”3个环节,高、低压供电企业平均办电时长分别压减至6.31天、0.93天;不动产一般登记业务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部分业务“立等可取”;实现156项涉税事项“掌上办”、521项业务“网上办”,“最多跑一次”办税达到178项。

聚焦助企纾困 打通服务企业“中梗阻”

优化营商环境,破解企业难点是关键。庆阳市积极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建立“一人一企”结对帮扶机制,聚焦“推送政策、提振信心,减负减压、惠企扶企,一企一策、纾困解难”3项工作任务和“联系、下访、公示、报告、考评”5项工作制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帮助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目前,市县共摸排困难问题1674个,已解决到位1525个,占摸排问题的91.1%,帮助企业打通了诸多痛点、难点,政商关系显著提升。

市委市政府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印发《庆阳市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措施》,大力推广使用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打造从“政策推送”到“在线办理”再到“不来即享”的服务闭环。持续推进减、免、缓、降税费政策落实,全市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029户,“六税两费”减免16.68万户(次),共为6467户企业发放各项惠企补助资金1.1亿元。

为了有效破解企业要素保障难题,实现纾困更精准。庆阳市大力推广应用“信易贷”“陇信通”平台,加大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3.1亿元。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组织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501场(次),进场企业4329家,提供岗位9.22万个。目前,全市市场主体存量达17.2万户,同比增长5.63%;新登记市场主体22495户,企业存量增量均居全省第二。

聚焦监管提质 激发市场主体“新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是基础。通过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将严重失信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列入“黑名单”,面向社会公告。发布了庆阳市房地产开发领域失信企业“黑榜”名单的公告、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对黑榜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等,采取市场限制禁入、行业重点监管、暂缓资质年检和限制失信人高消费等方式进行联合惩戒,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制定印发了《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双公示”信用信息限时补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有效提升监管精准性和问题发现率,既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又让监管“无处不在”。2022年,全市开展抽查检查373项,抽取检查对象9196户,完成检查9002户,上报“双公示”信息91550条,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开展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化解行动,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督促有关方面履行责任义务,通过积极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源整合重组等方式,推动停建项目尽快复工、止损挽损,积极稳妥推进问题解决。2022年,全市累计化解问题小区452个、住房73995套,首次化解率99.55%,转移登记化解率99.22%,总体登记发证率94.87%,70518户群众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全市完成高风险机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41.2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1.92%。

聚焦执法司法 营造健康法治“大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强有力司法服务是保障。庆阳市坚持把法治环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促进执法严格规范、司法公平公正、企业守法经营,着力营造护商、安商、助商的法治环境。

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关于推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出台7项举措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涉企司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深化“府院联动”“诉调对接”机制,推动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非因法定授权和法定事由,不得随意进入企业检查,非因服务企业事由,不得前往企业督查调研。

全面清理全市涉企经济犯罪、诉讼积案,抽调力量集中攻坚,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33亿元。加大打击规避执行行为力度,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964人次、法人及其他组织206个,限制高消费8171人次。针对涉企权利义务关系明晰的执行案件,综合运用指定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协同执行等措施,保障企业债权及时实现。全市法院执结申请人为企业的执行案件3420件,执行到位资金15.96亿元。

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上下政务环境越来越便利快捷,市场环境越来越开放开明,法治环境越来越公平公正,政商环境越来越亲近清廉,激发了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