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刘萍凝 见习记者 王华)3月10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市融媒联盟、市短视频直播孵化基地揭牌授牌仪式在市融媒体中心举行。来自8县(区)的短视频直播联盟形象主播齐聚一堂,线上推介庆阳文化旅游景点、非遗产品和农特产品,他们精心策划、信心十足,为更好地向外宣传介绍“大美庆阳”汇聚新能量,释放新活力。
主播合影。
吕能锋:村里有了直播间
吕能锋(右一)。
吕能锋是华池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主持人,他的直播带货之路是从驻村开始的。
2022年8月,吕能锋在柔远镇田庄村开始了驻村工作,期间,他发现不少村民家里种植的小杂粮和土特产没有销路,而且这些零散的、小批量的农产品在收购商手里也卖不上好价钱。于是,他希望通过直播带货帮村民解决销售问题。
从今年1月开始,他在抖音、快手等全网平台,销售黑山羊、蜂蜜等农产品,开播3个月来,粉丝量达30多万人,销售额20多万元。直播带货的显著成效让吕能锋信心倍增,接下来,他打算通过第三方公司主动对接农户,通过订单种植和养殖模式,激发村民们发展产业的动力,提高农产品的量,实现增收致富。
禹涵:用原创故事做走心直播
禹涵(右一)。
合水县陇象集团主播禹涵做直播带货已经有3年时间,她主要销售合水县的白瓜籽、亚麻籽油等产品,为了卖好这些产品,禹涵和她的运营团队一起走进田间地头,从种植、收获到打包发货,全程跟踪拍摄,让网友们了解农产品生产全流程,从而对产品放心。
长期在互联网从事销售工作,禹涵发现留住顾客不仅需要产品好,还要真正能打动顾客的内容,对此,她和团队经常原创一些和产品有关的小故事,通过故事传递温情,最终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
由于有故事、诚信度高,禹涵已经在直播平台累积了五六万名粉丝,看似光鲜的背后,其实也有她辛勤的付出。亚麻籽油的顾客大多是一些中老年群体,他们习惯早睡早起,为了让这些顾客关注直播,禹涵和团队经常5点多起床,6点多开始直播,并耐心地回答每一位网友的提问。“挖掘更多原创故事,以情动人,是我们今后直播会坚持的方向。”禹涵说。
龚贝贝:把最健康的食品带出大山
龚贝贝(左二)。
2019年,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龚贝贝看到家乡环县的发展越来越好,于是他决定返乡创业,从事直播带货。“我做直播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会走进群众家里亲自挑选,把最天然、无公害的农产品带出大山。”龚贝贝说。
龚贝贝的家乡在环县洪德镇,那里海拔较高,土质为砂质土壤,玉米、糜子、谷子、黄豆、高梁、豌豆等小杂粮丰富,杏、苹果、桃、梨等水果酸甜可口,正是因为看到这些农产品的质量上乘,他才不余遗力地一次次走进大山深处,把农产品带出去进行加工,再推到网络上销售。
也正是因为他这份真诚,收获了大批网友的青睐,让他们在品尝到健康食品的同时,也帮助了农民增收致富。
师丽丽:让更多人了解庆阳
师丽丽。
师丽丽是宁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主持人,在工作中,她主动走出演播室,走向田间地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行采访报道,努力讲好宁县故事,传播好宁县声音。她先后多次参与县上的苹果花开艺术节网络直播、义渠百花园文化活动周开幕式、甘肃省脱贫攻坚宁县主题宣传周等主持解说活动。
通过和粉丝的交流,师丽丽发现,有很多外地人还不了解甘肃,也不了解庆阳。为了让网友们对庆阳有更深的了解,她在一次次直播、一条条短视频中,讲述着庆阳的美好故事,展现着庆阳的美丽景色,推介庆阳丰富的农特产品和非遗产品。
优质的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让师丽丽已经收获6万多名粉丝,农产品、旅游景点、非遗文化、美食都是她拍摄的对象。“我的心愿就是通过视频和直播,传播正能量,讲好庆阳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庆阳、走进庆阳。”师丽丽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