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记者 刘萍凝 通讯员 罗花婷)“巧儿说法”,是市司法局倾力打造的富有地方特色、传承红色法治文化的普法和法律服务品牌,这一品牌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通过“以案释法”的普法方式,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普法工作从抽象走向具体,经历考验而历久弥新。
十年来,庆阳普法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色热土孕育特色普法品牌
在庆阳,“巧儿说法”这个灵动的名字,来源于1942年发生在华池县的真实故事——“刘巧儿抗婚案”,这一案件也是时任陕甘宁边区陇东专署专员兼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审判的典型案例。
这个由“刘巧儿”原型封芝琴老人代言、在庆阳市推广的“巧儿说法”法治品牌,选取群众关心的身边事、眼前事,用生动的问答形式以案说法,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一时间,“有问题找巧儿”“巧儿说法在身边”,成了老百姓的口头禅。
2014年,市司法局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封芝琴婚姻案”“马锡五审判方式”等典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审判方式,随后组织开展“巧儿说法”课题研究,深挖“马锡五审判方式”时代内涵,成功创办了“巧儿说法”普法品牌。
“巧儿说法”每期选择一个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或焦点话题,引用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讲解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让群众每天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
在此基础上,市司法局融合多媒体思维,让“巧儿说法”作为普法栏目入驻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的门户网站和市、县(区)14个有影响力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专栏专题形式让“巧儿说法”落户于主流报纸、广播、电视节目之中。
随着“巧儿说法”在网络平台上的互动性和服务性增强,市司法局协调公益律师参与,开通法律咨询窗口,公布法律援助电话,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开展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制作了微电影《婚殇》等普法产品,不断凸显“巧儿说法”的法治宣传教育价值。
2018年9月,“巧儿说法”通过国家商标总局认证,真正成为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多媒体普法品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2022年,市司法局精选了近年来发布的“巧儿说法”典型案例,组织编辑了《“巧儿说法”365案例新编》。全书分“刑事”“民事”两大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
随着“巧儿说法”普法品牌不断深入人心,市司法局顺应群众需求,使法治宣传教育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创出一条适合庆阳实际的普法道路。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金字招牌”
“您好,这里是12348法律服务热线,您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每当群众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时,拨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总能听到话务员温暖而有耐心的回答。
2021年1月18日,甘肃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庆阳分中心开通试运行,在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事项。市司法局全力抓好这一项目实施,专题研究中心建设和服务采购工作,2020年底结合业务实际建成热线平台专门服务场所。
在人员选配上,择优选取市内优秀律师事务所的青年骨干律师作为专职话务人员,提供高效优质的热线服务。“我们通过线上为企业和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增强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将很多涉企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庆阳市“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队员李灵燕告诉记者,截至目前,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庆阳分中心共接听群众电话6万余次,接通率100%,群众满意率99%,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如今,结合地域、法律服务资源分布等实际因素,面向甘肃省东部片区,热线咨询电话已覆盖庆阳、平凉、天水地区。庆阳分中心发挥热线平台中枢功能,协同网络平台、实体平台全业务、全时空面向甘肃省东部片区提供法律援助,均衡保障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李灵燕向记者介绍,为了解答好群众的法律问题,“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按照省热线中心的要求,完成电子化线上办公,全省联网管理,全程留痕,受省热线中心监督管理,规范化运行。
在此基础上,市司法局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为媒介,组建庆阳市“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线下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开设“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巧儿说法”律师席位,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分门别类、按需服务,线上为困难群众提供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服务等领域的解答、受理和指派。
让法律服务“沉下去”
在法治宣传工作中,市司法局积极转变思路,把握法治宣传教育主流和社会舆论导向,切实推动法治宣传工作紧跟新时代,努力让普法工作下沉到最基层。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坚持“常规动作”不减分,市司法局常态化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医院、进家庭、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十进”活动,利用重要宣传节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活动,解答企业和群众法律咨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随着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及帮教工作也逐渐成为市司法局关注的重点之一。市司法局以法律援助为出发点,创新青少年成长保护理念,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到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工作中,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相关工作。
2022年,市司法局依托“家泰咨询辅导中心”和“庆阳心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两家社会机构,招募8位具有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专家志愿者,成立庆阳市未成年人保护援助工作站。“我们主要是开展青少年心理疏导及咨询调解工作,同时对当事人进行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庆阳市未成年人成长保护援助工作站进驻服务中心工作站负责人、庆阳心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秘书长徐惠民告诉记者,针对未成年人在成长、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持之以恒的专业辅导,来访孩子的状态逐步得到改善,接待中心也成为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温暖驿站。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一代代司法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从普法宣传到法律服务实践,我市法治建设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巧儿说法”普法和法律服务品牌的一路变迁,正是整个法治社会进步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