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书香机关 思以笃行】樊建国:不修炼自己,就没法裨益大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月31日下午,由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文明办主办,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协办的“书香机关 思以笃行”庆阳市市直机关读书心得报告会举行。市直有关部门推荐的徐振伟等同志,分别结合自己品读的书籍、阅读的经历,说感想、谈感悟、讲感言,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热情抒发了对党的挚爱之情,衷心表达了立足岗位作贡献的拳拳之心。

不修炼自己,就没法裨益大群

分享人:庆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樊建国

读书感言

数千年教书育人,第一件大事好事要事还是读书。

曾有人问我,你参加工作30年,先后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多个岗位都干过,最让你感到欣慰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在担任庆阳市东方红小学校长期间,倾十年之力,推动实施了一个计划——学生“六年读100本书行动计划”。

这个“行动计划”,学生阅读内容有书目、学期阅读任务有数量、每天阅读时间有安排,每一位东方红学生,小学6年时间一定能够读完这100本、累计2000万字的古今中外名著,可以在经典的海洋中泡素养。

我把自己定位为学生读书的“头雁”,坚持与学生共读,十年校长期间我共阅读各类书籍300多本,记录读书笔记50余万字。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学校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师阅读群体,许多家长也自觉主动地跟着孩子读,我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校长带着教师读、教师带着学生读、学生带着家长读、家长带着社会读”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就这样,读书成为东方红人的必修课,读书也成为东方红的最鲜明特征。读书更成为家长对我的最深刻记忆,读书还成为我留给东方红的最宝贵财富。

我对读书情有独钟,是因为读书对我恩泽万种。

我1973年出生,1993年师范毕业。当时的庆阳地区共有147个乡镇,其中只有一个没通电,这就是环县的南湫乡,而我正好分配在这个乡的八年制学校任教。

在初为人师的日子里,我曾天真地认为,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考上中专、大学,谋份工作、端个饭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原来,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学生考大学、谋工作、端饭碗,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心灵成长。而读书,最能够启迪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发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再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从此,我明白了“学,然后知困”。于是,我陆续阅读了叶圣陶、李希贵、杜威、卢梭等古今中外教育家的90多本经典专著。正是这些人和书,转变了我的理念,夯实了我的底子,加厚了我的素养,更坚定了我将理论践行致用的信念。

在教育大师的陪伴下,我一天天成长,从最偏远的乡镇到沿川、到县城、到市上,从一线教师到中层、到校长、到今天,我站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继续实现着我的教育梦想。

担任市教育局副局长的三年时间里,我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年30本左右的阅读量。同时,我把推动校长读书、带动师生读书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每年初面向全市教育系统推荐当年阅读书目,将500万字作为校长年度托底阅读量,到学校调研必看师生读书,与同事们共享我读过的书籍、记录的笔记,千方百计引导大家步入阅读的田野。

各县(区)、各学校以市教育局的推荐阅读为契机,统一购买配发必读书籍,个体自读、群体共读,读书沙龙、专题报告……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阅读景象。读书,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语言和自觉行动。

一个人读书,可以修炼自己;一群人读书,可以塑造团队。全市教育系统通过读书,正在改进着行业风气、优化着系统生态、强健着教育体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成为必然,将无限惠及万千学子和庆阳人民。

编辑:刘家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