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嘉

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生成的革命文化。其中有当地革命志士学习、工作、生活或战斗过的遗址,有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活动或历史事件,这些都是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的重要载体,都可以成为大学思政课堂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思政课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恰恰符合了当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更加符合教学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将红色文化理论与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教育资源,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红色基因”植根于大学生心中,增强大学生勇担重任的行动自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要继承和发扬好我国的优秀文化,而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学生是弘扬和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的主力军,让甘肃当地的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让当地的红色文化精神融进大学生的血脉中,在高校大学生中形成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以“文化思政”为辅助点,推进红色文化滋养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抓“文化思政”,就是要通过文化的传播、文化的感召力来实现育人目的,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断增强环境感染力,提高红色文化引领力,推动实践创新力,不断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校园红色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层次承载作用与涵养作用。要通过红色文化与学生思政协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探索“认知—认同—实践”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为思政育人提供价值引领。

以“实践思政”为着力点,推进红色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大学生更需要体验式、实践式的教育方式,所以,思政教育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体验平台。通过基地建设,形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完善红色文化进高校教学体系;通过专题调,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收集、汇编资料,制作PPT,感悟革命先辈人格力量,在小组学习研讨思考中认同革命理论;通过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教育体验、基地服务、主题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祖国发展伟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树家国情怀。

以“教师思政”为关键点,推进立德修身与教书育人知行合一。为人师者,肩上的责任不仅在传道授业,更包含了要修身正己。高校思政教师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讲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努力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善于给学生心灵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争做师者表率、德行典范,以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争做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