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卫国
春天是从光线的增强开始的。
小区旁边有一条河,河水在春光的映射下泛着粼粼波光。河还是那条小河,然而春天的河比冬天时更有精神和活力,春风吹皱了一河春水。金水河岸的垂柳也勃发了生机,柳树低垂的丝绦上吐出了鹅黄,要不了几天柳枝就会由黄变绿。
春天,街上道路两旁的玉兰花绽开了笑脸,起初引起你注意的并不是花朵的艳丽,而是侵入鼻尖的阵阵清香。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你驻足观看,这时道路两侧的玉兰树迷乱了你的双眼,玉兰花白里透着粉,正在高高的枝头摇曳。
我想起了小时候乡下的早春时节,春风弹动了天上的云霞,云霞从头顶缓缓淌过,我看见一条土黄色的大路直通远方,一些云朵停在长路的尽头,那天地相连的地方。贴近村庄的那条小河,河岸的泥土变得松软,向阳河坡松软的土层中有小草探出了头。
到了春天,向阳的屋檐滴下了雪融后的第一滴水,这时候鸟雀活跃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啁啾歌唱,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听见啄木鸟击鼓一般的啄木声。众多鸟雀也在春光中赶趟儿似的飞来了,乡间的田野显出了冬天没有的热闹和活力,小燕子轻捷的身形划过了乡间的河面,斜翅和剪刀似的尾巴驮着柔柔的春光。
乡亲们步入田间,舒活舒活筋骨开始了新的忙碌,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对脚下的土地燃起了新的希望。春天田里的麦苗要浇灌春水,机井旁的柴油机突突地响着,水泵便喷出了一股股水柱,银亮的水沿着垄沟就淌到了田地里。在水泵抽出水之前,乡亲们一早就将肥料洒进了田地里,这一水的浇灌后,小麦在春风吹拂中会窜高一大截。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农民心中的春天并非是鸟语花香,而是农田里绿色禾苗的茁壮生长,他们在春天时就着手浇灌了麦收时的向往。
早上起床后,你站在桥上看,远处的堤坡,近处被露水打湿的庄稼和野草在朝阳下闪闪发光。这是花草树木的春天,当然也是人的春天,春心萌动、春色荡漾那才是春天的底色。有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就叫《李春天的春天》,演绎的是大龄女青年李春天的爱情,我感觉将爱情用春天命名很有诗意。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也是爱情滋生萌芽的季节。古诗中早有记载:“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晚唐词人韦庄的这首《思帝乡·春日游》,刻画了一个怀春的少女,缤纷的杏花落了游春姑娘一头,融融春光中她萌发了追寻意中人的春心。此情不虚,烂漫春光确实可以唤醒人们沉睡了一冬的情感因子。
春光明媚,春风送暖,春天确实适合出游,在桃杏开花的时刻出游,能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满山的杏花开了,犹如皑皑白雪,山下的桃花也开了,粉嫩若少女的脸。花动一山春色,水溢万种风情,到了三月底或四月初,城市的天空便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春雨和风细细来,春天的雨脚步轻细,缓缓地渗入干涸了一冬的土地。“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破土而出的小草和田地里的庄稼尽情地吮吸着天降的甘霖。春雨如雾如烟如尘,在天空斜织了一张密密的网。朱自清写过春雨,他笔下的雨既有形象又有画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天的雨喜欢在夜晚飘落。“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春夜听雨,杏花春雨的江南美景也难以平息心头的郁积。“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方岳的诗句就有了闲看落花静听雨的闲适。
城市的春雨敲打在防盗窗和空调外机身上,那声音又脆又响,城市的夜并未因春雨的造访增添诗意。我少年时期,潇潇春雨夜,听着满枕席的蛙声,乡间的夜就有了有约不来、闲敲棋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