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一点庆阳"镇原采风作品选 | 诗韵庙渠(秦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诗韵庙渠

秦 铭

庙 渠

庙渠古镇石佛原,人杰地灵非等闲。

历史悠悠长梁岭,子母陶管虎咀山。

宋朝砖墓藏文夏,明代柏繁翠牛塬。

萱草之乡皆硕果,农村振兴展新颜。

注:其地原建有规模较大的庙宇群一处,旁居苟姓,故取名苟家庙渠,后简称庙渠,且因这里有石佛,亦称石佛原。亦为镇原的黄花菜之乡。

老虎咀遗址 

虎咀遗存声播扬,供排水管史悠长。

钟灵毓秀人文地,常山下层韬匿光。

注:老虎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庙渠乡四合村老虎咀组。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墓葬为土坑竖穴墓,随葬品均为泥质篮纹红陶罐或泥质划纹单耳红陶罐,并有大量陶片散于地表。先后出土陶水管共37节,红陶罐100多件,还有石斧、石刀等器物。2012年12月,被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读者书屋

读者书屋施大爱,化贫启智逸精神,

丝丝细雨滋根壮,册册食粮惠乡民。

注:读者出版集团定点帮扶庙渠镇六十坪、店王、四合3个贫困村以来,捐赠成立了“读者乡村文化驿站”“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和“读者书屋”,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10万元,捐赠图书杂志、办公家具、学习用品、设备等物资价值60万元,“读者乡村文化驿站”涵盖农技、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书籍,每个村存书1000多本,3个村共计3000多本。促进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慕塬人家

山村丽色不寻常,朵朵杏花庄院香。

草畜果蔬兴产业,小康建设铸辉煌。

注:慕塬生态村,260户居民沿街区纵横延伸聚集居住,有农家乐、慕塬人家、传统聚落风貌等黄土风情景观。

碧波潭  

清水碧波如玉鸣,若珠瀑布霭烟生。

胸中怀有凌云志,直泻山崖向海行。

注:位于庙渠镇店王村南湾组境内清水河中。相传宋杨家将中杨文广曾在此磨刀并题名。泉水波流萦回,其色澄碧。

孙家古堡

孙家堡子雄风在,世涛义声万古留。

拥军捐粮两千石,支前送畜一百头。

庆阳府衙望无及,陕甘边区有绩猷。

慷慨疏财存大爱,善行参议品行优。

注:孙家堡位于庙渠镇六十坪村董梁组,原为孙姓大户于清代修筑的军事建筑遗存。后孙世涛代替叔父执掌家事,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马渠、三岔,孙世涛主动捐粮捐物,计有白银2000元,马六匹,生猪8口,牲畜90头,羊200多只。翌年,孙世涛审时度势,又支援红军粮食2000余石,银元 2000 块,马 6 匹,其它牲畜 90 头,猪 8 口,羊 200 多只,以供军需,由民夫从1936年11月一直驮运到次年6月才运完,孙家积产为之一空。1941年 10 月孙世涛被选为议员出席镇原县第一届参议会。同年 11 月,又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参议会。1946年底土改时,主动献出自家的牛、羊、农具和 4000 多亩土地划分给贫雇农。

赞常文昌先生

志向高远事杏林,解疑授业守谦仁。

智培桃李满天下,德耀东干书等身。

注:庙渠常俭人。原任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2021年10月逝世。

庙渠义务植树示范点

万亩青林沃梓乡,汗香润色醉春光。

今朝播下满山绿,他日成材作栋梁。

注:庙渠镇近年,完成造林绿化4万余亩,建成清水河、交口河2个万亩片带,文夏、常俭2个高标准植树造林示范点,境内林草地面积达到19.6万亩。

千头肉牛标准化繁育基地

诚信养殖沐霞光,千头肉牛产业昌,

电商销售通九域,乡村圆梦谱华章。

富畅园肉羊养殖合作社

河南福建有声名,跪乳反哺故土情。

种草养羊多富畅,乡村振兴产业盛。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