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一点庆阳|左手(马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

我这样说,不是刻意模仿“两棵枣树”的名句,而是为了强调左手的存在。

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右手写字,右手拿筷子。把习惯用左手的人称作“左撇子”,习惯用右手,却没有“右撇子”的说法。“撇”就是不正。有的孩子从小习惯用左手,到了上学的年纪,如果还继续用左手写字,父母老师就敲打他的左手,甚至把左手绑起来,非得要他改成右手。好像右手是好的,左手是坏的;右手是重要的,左手是次要的;右手是高贵的,左手是卑微的。以致有人如果不幸手受伤了,必有人关切地问:“左手还是右手?”如果得到是左手的回答,就会舒一口气:“幸亏不是右手!”

作为一个必须写字、每天还得吃三顿饭的人,以前也以为右手是重要的,万万离不开的。直到我的左手提出抗议之后。

左手的抗议是以疼痛的方式提出的。说是左手,其实只是左手派出的一个大拇指。

有一天,突然之间,没有任何演变的过程,也没有任何预示和征兆,左手大拇指决然宣布了它的独立,它以疼痛和不合作昭示自己的存在。指关节以及相连的指掌关节僵硬疼痛,活动起来“咯噔、咯噔”响,不能伸展,不能用力。虽然只是一根手指,但整个左手好像都罢工了。生活开始出现许多困难和不便。

我以前没有注意过,许多事是靠左手完成的,比如打开门锁,比如解开纽扣,比如搓洗左脚。有些事只有左手才能做到,比如扣上右边袖口的扣子。更多的事需要左右手的密切配合。接一杯水,右手端杯,左手拧开杯盖,再拧开水龙头,或摁下饮水机出水口;吃饭时,右手拿筷子,左手端碗;剥葱剥蒜,右手拿着,左手剥皮;打鸡蛋,右手磕开,左手分离;洗锅洗碗、搓洗衣服,右手把持固定,洗的动作都由左手完成。左手不给力,刷牙也变得困难,左手拿不住口杯,挤不出牙膏,能够同时进行的事,必须分步去做;就连穿上袜子、提起裤子、系上腰带这些自然而然的事,也变成了需要克服的困难。如果不特别注意左手的存在,照顾它的情绪,仍然习惯性地支配它、使用它,它就会以强烈的刺痛传导到你的心脏、你的大脑,乃至全身的神经,就像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让你久久不能平复。

在左手以拇指罢工的方式提出抗议之后,我不得不在反思,我的左手怎么了?

左手拇指的疼痛首先是在读书时发现的。居家的时候,我喜欢躺在沙发上,读简装的、薄一点的书,可以卷起来,左手拿着,右手翻页,顺便喝口茶、抽根烟,拿支笔勾勾画画,顺手改个错别字、记点随想。一卷在握,非常惬意舒适。前段时间,凑巧连续读到的都是一些精装的、大部头的书,躺在沙发上,需要两手并举,左手拇指压住已经读过的部分,同时拇指食指并用捻动翻开新的一页。这些都是下意识的动作,根本无需思考该用哪只手、动哪根指头,也没有考虑过谁活儿重了,谁活儿轻了,左手的拇指就是在这期间突然以尖锐的疼痛,宣告整个左手罢工的。自此以后,读书这件习惯已经成为自然的事,变得困难了。不管厚薄的书,只能用右手拿着,翻动书页只能借助左手食指;写字也不能写满一页,左手翻页,右手不停;只能停笔,右手翻页。以至于在智障、听障、视障等残障之中,又增添了我这个“指障人士”。

人们常常用左右形容密切而和谐的关系,比如左膀右臂;本是并列的词汇,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是有上下高低的偏正关系,比如左丞相与右丞相,左将军与右将军。作为一个读书写字的人,可能潜意识里认为右手比左手重要,忽略了左手的作用。忽略,就是轻慢,就是对被忽略者严重的伤害。左手、右手如此,心与肠、肝与胆、手与足、筋与骨、血与肉等等,莫不如此,应该给它们以平等的组织器官待遇,否则,当它们遭到忽略轻慢,以疼痛的方式宣示自己的存在的时候,危险就来了。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