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深化文旅融合】全国各地皮影戏班齐聚环县上演皮影“盛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乔洁)以影结缘、以影会友。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分会场暨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流派的11家皮影和木偶艺术团齐聚环县,以现场表演与体验雕刻结合的活动方式,让观众在皮影锣鼓铿锵的“热闹”中,一探传统民间艺术的“门道”。

在环州故城非遗展演馆,湖北云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秦理刚带领团队为观众表演皮影传统剧目《西游记》选剧《猴王借扇》。神话故事类剧目一直是云梦皮影的当家好戏,除了优美的唱腔和行云流水的表现手法外,还将现代光影融入到场景切换当中,闪转腾挪之间尽显玄幻色彩。

坐在台下观看演出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麻国钧说:“传统剧目《西游记》是很多民间剧团和地方剧团都有的剧目,云梦皮影的独到之处在于维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技巧,将戏演活了、演得出彩,人物的变化很自然,这是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体现。”

“每个地方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环县是‘中国皮影之乡’,来这里展演,既能借机推广云梦皮影,也能和其他团队互相交流、切磋碰撞,是个难得的好机会。”秦理刚说道。

口中翻转说唱,手里弹弦拉弓,脚下踩鼓打点,已经81岁高龄的泰山皮影艺人范正安每天都不忘为游客奉上自己的拿手绝活《泰山石敢当为民除害保平安》。一人分饰多角的表演形式“十不闲”让不少游客兴致满满,一场下来,老人家虽然满头大汗,却也神采奕奕。“我8岁就开始干这行了,73年没有离开过这个舞台,现在已经和皮影融为一体了。”范正安老人一边收拾着行头一边说道,“要自己编节目,自己做戏偶,自己演节目,同时要学习弦乐、打击乐等多种乐器,‘十不闲’的表现手法现在传承下来的很少,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了。”

一光一影一世界,一皮一签一人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对皮影艺术和民俗文化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谈及此次来环县参加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的心得,老人家连竖大拇指。“环县有几十家皮影戏班,这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让我非常感动。”借着采访,老人家表示,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只有交流学习、传播传承才能促进文化自强自信。“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下去、传承下去,在优秀文化中汲取中华精神,提升全民素质,塑造国家力量。”范正安说。

夜幕降临,好戏开场。随着灯光开启,幕布间光影流动,人物渐次出场,高昂的曲调响起,《全家福》《龙宫借宝》等故事在环州故城精彩上演。舞台下,已经围满了早早吃过晚饭等在这里的观众。“虽然都是皮影,但表现手法不一样,新鲜感十足。”一幕幕精彩的古今戏曲带给人们视听的享受,新鲜的内容、精彩的演示、优美的唱腔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

据了解,此次节会期间,共有全国6家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皮影艺术团体来环县参加展演,演出艺人近百名,每天展演10多种不同类别的剧目,让游客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节会也汇聚了环县本地20多家道情皮影戏班为观众演唱,在保留皮影艺术原生态魅力的同时,相互交流借鉴学习,与时俱进,让皮影艺术在陇原大地上绽放荣光。

为了让观众更加近距离地了解皮影戏,皮影艺人还安排了互动体验环节,展示皮影戏“贴”“拿”“打”“拉”“唱”精湛技艺,让大家可以细细品味,尽享皮影戏的魅力与风采。

“皮影戏作为传统文化也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好,许多年轻人对它的认知是有限的,举办节会就是吸引大家来观看、了解皮影的历史发展。”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王立洲说,“这不仅是奉献给环县人民的一份艺术盛宴,也让民众更加了解皮影艺术、热爱皮影艺术、传承皮影艺术。”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