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镇原
【民族团结一家亲】茹河岸边石榴红 “共同意识”城乡融 ——镇原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通讯员 赵宜生)滔滔茹河水,哺育了镇原县29个民族50多万人,孕育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在这片人才辈出的广袤热土上,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加快建设开放文明美丽幸福现代化新镇原为目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演绎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实践。

以文化力量培育共同体理念

“1941年6月,三岔区29户回族群众单独举行民主选举,成立了三岔回民自治乡,并选举产生了5人组成的乡参议会。1945年,八路军驻三岔三八五旅四团二连,同回族群众关系亲密无间,订立了互助公约……”在镇原县三岔镇红军长征三岔纪念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参观者每次听到这个革命历史画卷中的民族团结故事,都不禁心潮澎湃,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镇原县,类似这样的教育基地有7个,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个、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基地3个,每年有数万名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在这些基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以文化力量培育各民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镇原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优势和亮点。今年以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镇原县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方式,不仅打造了以教育基地为载体的宣传教育平台,还充分发挥“文化大县”优势,有效整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资源,发挥文化力量,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开展“滴灌”式教育,将“四个与共”理念潜移默化到各民族群众思想中,形成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意志”,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以丰富活动推动交融共享

在刚刚过去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中,镇原县以各民族交融共享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异彩纷呈,创建效果突出,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入脑入心。

自2004年省委、省政府将5月份确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至今,镇原县以宣传月为契机,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县各族人民在活动中增进了解、深度融合,在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团结一心、努力奋进。

在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中,镇原县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歌手大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奖答题、“石榴花开,舞动原州”广场舞比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并开展了弘扬书法、美术、刺绣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交流活动。为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镇原县在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不仅利用思政课、主题班会、文艺汇演、国旗下讲话、制作手抄报等形式,让各族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还组织各族青少年代表赴西峰区开展了“镇峰少年手拉手,民族团结心连心”主题融情交流活动。赴天津、北京和河北等地,参加了“天使之爱·愈见美好 行知研学营”活动等,在孩子们心里播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以改善民生提升民族团结“温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为了使创建工作更加具有惠民“温度”,镇原县坚持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送温暖、送教育、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五送”活动,今年的“五送”活动尤为贴近基层、深入人心。

共青团镇原县委、县妇联为三岔镇中心小学30多名困难学生捐赠了文体用品、衣物和背包等;县教育局、民盟镇原县支部走进各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县博物馆发挥文物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开设“博悟课堂”;县科协、县图书馆利用流动科普车、图书车等,进行了科技文化知识巡展;县人社局、县民宗局开展了以“技能培训增本领,民族团结促发展”为主题的职业技能培训;县卫健局、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组建医疗健康专业服务队,开展义诊服务,惠及各族群众2300多人。

镇原县还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动能,组建成立了7支以党员、居民、网格员、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为主体的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扶贫济困、助老助残、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30多次,服务各族群众400多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石榴花开色正艳,民族团结情更浓。在镇原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美丽新镇原,正在陇原大地上熠熠生辉,不断创造着更加灿烂辉煌的美好未来。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