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携手共画同心圆 民族团结谱新篇 ——宁县围绕“五度”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通讯员 孟乾坤)为了让汉、回、壮、苗、土家等32个民族56万人,在宁县大地上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今年以来,宁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123456+同心圆”思路,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落实,通过增强创建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亮度、温度,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凝聚共识,拓展创建“广度”。“在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的县(区),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究竟有没有必要?”当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疑问的时候,宁县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通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制作民族团结宣传片、微电影、短视频,编排民族歌舞,创办“宁县统战”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宣传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多维度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压实责任,加大创建“力度”。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党组、党总支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创新载体,延伸创建“深度”。坚持大民族工作理念,突出建设宣传实体、开展创建活动、编织宣传载体三项重点,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建设宣传实体方面,建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1处,打造了一批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的宣传长廊、广场、景区、小游园、石榴厅等,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形,提升了群众参与的认可度。在开展创建活动方面,广泛开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网络答题、有奖征文等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感,提升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编织宣传载体方面,发挥县级融媒体作用,编织固定宣传“点”;发挥“互联网+”优势,编织网络宣传“线”;发挥“8+N进”功效,编织社会宣传“面”;发挥集中宣传平台,编织线下宣传“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效,提升了群众政策的知晓率,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探索路径,提升创建“亮度”。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县、近悦远来宜居宜业魅力县“三张品牌”深度融合,与走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乡融合、环境赋能、治理提效、党建领航“六条路子”一体推进,创新“挖掘、依托、嫁接、整合”四条路径。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举办同心筑梦等活动,传颂民族团结故事,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识。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三抓三促”行动,绘制民族团结墙体画,加强民族理论政策培训,解决各族群众愁盼问题。巧妙嫁接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唱民族团结歌、跳民族团结舞、讲民族团结话、办民族团结事。有效整合乡村振兴、园林县城创建等项目资源,建成银西高铁宁县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暨高铁门户区5公里宣传长廊、宁县民族团结主题广场,弘扬民族团结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改善民生,巩固创建“温度”。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各民族权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以社区为单位,做深做细城市民族工作,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解决流动人口落户、医疗、就业、上学等困难和问题,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坚持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把左家川民族村列入乡村振兴示范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道路养护、村部维修、广场建设、“五保”家园改建等项目,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