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宽容,是一种气度 ——读何惠琴文集《母亲》有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间是个好东西,验证了很多我们想要证实却又证实不了的东西。以前,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人活着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我读完何惠琴老师的文集《母亲》后,才幡然大悟,只有在痛彻心扉的经历后,才会真正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释怀,与自己和解!

何惠琴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自幼遭受了人间碎心之痛,饱尝生活冷暖的苦行僧。中年以后,她终于明白,放下,是人最高尚的德行!当我第一次手捧文集《母亲》时,便深深陷入故事里的情景,难以自拔。和作者一道经历着血与泪,分与合的凄凉,悲催和无奈,甚至仇恨。

母亲春花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她是个巧女子,也是个乖女子,家里家外过日子的好手。可命运却如此弄人,在她如花似玉的年纪,噩梦般的生活一次又一次把她推向人生低谷,直到她“双身”归西。泪眼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这个被生活虐过千百遍的女人,被迫与亲生骨肉生离死别后的痛楚和绝望,思念在病痛的桎梏里,蔓延疯长,直到生命终结的揪心场景!

母亲,予我们生命的人!作者的母亲——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女子,却经受了人间最残忍的痛:婚前失去了自我,婚后失去了丈夫,改嫁失去了骨肉,远走失去了生命!所有的失去唯有骨肉难舍。可怜的她,给作者此生留下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侧影——披散的长发随风而舞,那是最后的作别,永远的回首……

年幼的作者,从此,心里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她恨母亲,恨外公,恨黑蝎子。恨愚昧的年代,恨罪恶的传统!而年纪尚小的她对此却无力回天,无奈选择了隐忍。

在长大的途中,伤痕累累的作者又经历了求学之艰,任职之难,晋级之崎岖,婚姻之坎坷。原来,我们想要活下去,所要承受的,面对的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不计其数,难度超乎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作者自叹:生活啊,何等不易!当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后一切峰回路转,风轻云淡的时候,她如梦初醒,恨是多么丑的一个字眼,而且她用在了母亲身上。每每夜深无眠,便是她最思念母亲的时候。虽然母亲的面容早已在她的脑海模糊,而对子女的疼爱和牵挂却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上,那是一块无法修复的疤痕,也是一块母子连心的情结印记。

这么多年,原来是自己一直作茧自缚,生活在苦闷烦忧里。归根结底,都是过于自我。将他人之错攥在手心,变相地惩罚自己,蹉跎了时光,辜负了岁月。时过境迁,作者与母亲常在梦里相见。原来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忘记,唯爱不能!正如作者在结语里写到:“母爱可以跨越时空,一如阳光普照人间。”

终于,她选择了原谅!原谅了外公和继父。作者说,后来,她想明白了,人生在世,各有艰难,谁也别怨天尤人。对于母亲的改嫁,外公也许出自对女儿的长远幸福考虑;继父一穷二白,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外公,只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至于后来关于母亲的一切变故,是谁都始料不及的!

生活在闹杂的世界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被原谅,也不是每件事都能得以宽容。选择原谅,是多么的不容易;选择宽容,更了不起!作者胸襟博大,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人间疾苦,涤洗出的一腔纯净。当我们不想再把曾经的伤痕一次次揭开舔舐时,就让忘记抹平世间一切的恩恩怨怨,这也是最深刻最彻底的宽容。

能为者,必懂其理也,而知其理者,却未必能行之。《母亲》这部书,作者无声教给我太多。她宽容的超凡气度,直抵我灵魂深处。与己和解,学会宽容,原来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这是多么可贵又美好的事啊!


编辑:刘家玮
相关稿件